陆游的藏书与刻书_图书馆管理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游的藏书与刻书_图书馆管理论文.doc

陆游的藏书与刻书_图书馆管理论文 陆游的藏书与刻书_图书馆管理论文 [摘 要]陆游不仅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诗人,而且在文献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本文从陆游的文献收藏和出版等方面综合阐述其在文献学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陆游藏书刻书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笔下的爱国诗篇为人们所熟知,丰富的历史、文学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对中国文献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 陆游的藏书活动   1.1 陆游的家族藏书   陆游出生于藏书世家,陆氏藏书始于陆游祖父陆佃。陆佃早年师从王安石新学。家中置书盈室,藏书之名已誉满越中。陆佃之子陆宰,字元浚,号千岩,游之父亲。陆宰性好读书,著述颇丰,故家中积蓄大量藏书,归山阴后,筑“双清堂”“千岩亭”。他是越州著名的藏书家,据《嘉泰会稽志#8226藏书》载,绍兴十三年,朝廷始建中兴秘府于临安,昭求天下遗书。陆宰呈藏书单,记有一万三千余卷之多,足见陆家藏书之丰。如此丰厚的藏书,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陆游受家族的影响,从小就爱书,亦以藏书著名。如他“尝宦四川,出峡不载一物,尽买蜀书以归,其编目益巨”。此后,他又到福建建安和江西抚州为官。福建是南宋三大刻书地之一,藏书家颇多,江西也是宋时藏书家集中之地。爱书的陆游,也像在四川一样,购买大批书籍带回山阴,同时也搜集了不少书画碑帖,从而大大丰富了陆家的藏书。藏书的数量在他的诗文里虽无准确记载,但也依稀有所描述和感发,如《次韵范参政书怀》:“残年唯有读书癖,尽发家藏三万签”,《感昔》:“富贵尚思还此笏,衰残故合爱吾庐。灯前目力依然在,且尽山房万卷书”,由此可知陆游藏书之多。   更令陆氏家族欣慰的是,陆游的小儿,子承祖业,嗜书如命。《文集》卷二十九《跋子聿所藏国史补》载:“子聿喜蓄书,至辍衣食,不少吝也,吾世其有兴者乎?”可见,陆游是把藏书之丰作为家族兴盛的基业来看待的。他在诗文中也经常教育子聿书的重要性,如《冬夜读书示子聿》:“宦途至老无余俸,贫悴还如筮仕初。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1]   1.2 陆游藏书的途径   陆游在《冬夜读书》中写到:“平生喜藏书,拱璧未为宝!归来稽山下,烂漫恣探讨。六经万世眼,守此可以老。多闻竟何用,绮语期一扫。幽居出户稀,衰病拥炉早。青灯照黄卷,作意勿草草”,可见陆游对藏书活动的喜爱。通过对陆游藏书题跋的研究可知陆游搜集图书的途径分为以下四种:   (1)先人所传。《跋朝制要览》:“先君会稽公晚岁喜观此书,间为子弟讲论因革,率至夜分。先君捐馆舍三十有四年,统得此于故庐,伏读悲哽,敬识卷末。淳熙八年龙集辛丑十一月二十五日,山阴陆某书”。《跋韩非子》:“右韩非子一卷,绍兴丁卯,先君年六十时,传吴棫才老本。后四十有二年,淳熙己酉,某重装而藏之,时年六十有五。十月九日,史院东阁手识”。《跋苏氏易传》:“此本,先君宣和中入蜀所得也。方禁苏氏学,故谓之毗陵先生云。绍熙辛亥七月二十日,陆某识”。正是由于陆氏家族藏书的代代传承,为陆游的读书治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2)友朋赠送。《跋松陵集三》:“淳熙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车驾幸景灵宫。予以礼部郎兼膳部检察,赐公卿食,讫事作假。会陵阳韩籍寄此集来,云东都旧本也。欣然读之,时寓砖街巷街南小宅之南楼。山阴陆某务观手识。……”。《跋陶靖节文集》:“张縯季长学士自遂宁寄此集来,道中失调护,前后皆有坏处,遂去之,而存其偶全者。末有年谱辨正,别缉为编云。开禧元年正月四日,务观书”。《跋陵阳先生诗草》:“有陵阳先生韩子苍诗草一卷,得知其孙籍。先生诗善天下,然反复涂乙,又历疏语所从来,其严如此,可以为后辈法矣。……”。朋友之间书籍的相互赠送,使得陆游的藏书大大丰富了,这种交流,也利于图书的保存和流传。购之书肆。《跋魏先生草堂集》:“按国史,野,陕人。沈存中《笔谈》以为蜀人,居陕州,不知何所据也。予在蜀十年,以不闻野为蜀人,《笔谈》盖误也。庆元戊午,得之书肆。十月十九日,龟堂病叟手识,时年七十有四矣”。《跋祠部集》:“祠部叔祖诗文至多,今皆不传。此小集,得之书肆,该石氏所藏也。某谨识”。陆游的购书行为,使得一些珍贵图书得以保存。   (4) 传抄所得。《跋陆子强家书》:“吾友伯政持其先君子家问来,读之,累日不厌,使学者皆能如此,孰得而訾病之。虽有訾者,吾可以无愧矣。乃命子聿钞一通,置箧中,时览观焉。嘉泰壬戌十月二十三日,宗人某书”。在陆游的诗文中也体现了这种求书途径。当时临川藏书家有王、韩、晁、曾诸家,陆游曾向他们借书,传抄颇多,《诗稿》卷十二《抄书》一诗就写了当时传抄的情况,“书生习气重,见书喜欲狂。捣蘖潢剡藤,辛苦补散亡。且作短檠伴,未暇名山藏。故家借签帙旧友饷朱黄(自注:借书于王、韩

文档评论(0)

wyj19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