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目  录 1、全国卷I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全国卷II (唐)王维《新晴野望》 3、北京卷 《诗经·芣苢》 4、上海卷 苏轼《阮郎归·初夏》 5、天津卷 (明)高启《黄氏延绿轩》 6、重庆卷 (宋)苏轼《海棠》与(唐)白居易《惜牡丹花》 7、湖北卷 吴融《华清宫》与李约《过华清宫》 8、湖南卷 王安石《示长安君》 9、浙江卷 (唐)刘禹锡《乌衣巷》、(金)吴激《人月圆》和(元)赵善庆《山坡羊·燕子》 10、福建卷 (宋)谢枋得《武夷山中》 11、江苏卷 (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12、江西卷 高蟾《金陵晚望》与韦庄《金陵图》 13、四川卷 王安石《葛溪驿》 14、辽宁卷 (唐)王维《秋夜独坐(节选)》与(宋)周弼《夜深》 15、安徽卷 (清)陈维崧《醉落魄·咏鹰》 16、山东卷 (清)徐兰《出关》 17、广东卷 (宋)林景熙《溪亭》 18、宁夏卷 (宋)刘一止《小斋即事》 一、全国卷I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剖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古诗词通常不是单纯的写景状物或叙事,也不是一味的抒情,而是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对于宋词来说,一般上片描画对象,以托物起兴;下片则铺展生发,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对象之中。本词即运用此种写作手法。(1)要了解作者的心情,先要知道描写的什么景,才知道词中传达了什么情。“柳斜斜”、“望”、“春水”、“烟雨”、“晴”等,均是传统诗词中关于“愁绪”、“怀人或怀乡”的经典意象。作者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和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2)对此词进行赏析,先要根据全词的结构明白三个问题:本词写了什么景,什么情,情景如何交织在一起。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地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诗中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出这种淡淡的却无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

文档评论(0)

书是爱的奉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