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忆童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节忆童年 足足有六十五年没有过到象童年时代那样的春节了。那时候过春节才真叫热闹,如今却是一年不象一年了。当然不象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不象主要是不象那样的烦琐,那样的旷日持久。当年整个春节活动足足超过了一个半月,从农历十二月初一起,一直到次年的正月十八日。这样马拉松式的过节,现代人怎么吃得消呢?不过对我的童年来说,的确是一年中最快活的日子了。所以虽然已过了六七十年,还是记忆犹新。 每年进入农历十二月份以后,我们说它已是‘腊里’了,是风、腌食品的好季节,象腌菜、腌鱼、腌肉、风鸡等等。 实际上,包括打年糕在内,都是为了对付大冷天、大雪天而作的食物准备。柴间里囤足了柴,软柴硬柴都有。从十二月初一开始,晚上在街上就叫起了‘火烛小心’。其辞曰:“火烛小心,谨防盗贼,柴草灰堆,灶前灶后,前门关关,后门锁锁,……”等等。实际上是告诉人们冬防开始了。那喊火烛小心的人,就是原来的打更人。他从初一喊起,一直喊到二十,然后向店家索取几角钱的酬劳。到了十二月的初五、六,就有近郊农民进城来代客磨粉打糕了。一般都是老主顾,他只要来接一下头,约定一下日程就可以了。但是城里主人家,却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先要决定今年打多少米,譬如四斗五斗还是一石(一石折老秤156斤);再选购糯米,一般有英花、变白两种;洗净面桶(专盛糯米粉的桶,漆成红色,形似脚桶而大,浅而无边。桶口有四个三角形的可系绳子的槽)、匾、白布;月亮缸贮满井水,这是腊水,用明矾打净;还要透清土灶的烟囱。到了约定的日子,牵磨师傅带了大淘箩来,这天只是淘米,并在糯米中加进5%~10%的粳米。淘净以后,再用热水淋一淋,稍稍滤干,倒入面桶里。那时气温很低,面桶上盖以白布,既防止冰冻,亦防鼠患。次日一早,石磨就抬来了。磨子很大,直径约有70厘米;上面有个进米洞,周围起边,使盛放的米不致失落;下面是一个贮粉的方形木箱,开有一扇上下的拉门,以供出粉。石磨边上装一截短木,人即以此木头顶在腰际的暖肚上。(暖肚是缚在腰际的阔布带,中间以舌头分作两层,成为袋子状可以放钱币。)磨粉时,人顺时针方向走圆圈,磨子也跟着盘旋,右手正好搭在进米洞旁控制米量。入洞的米多,出粉就粗;过少了,工时就长,所以要恰到好处。磨粉还有一个糯米的含水量问题:太干了,米被压碎,出来的就不是粉,而是象粞一样的碎粒;过潮了呢,出来的也不是米,而是成为一条条短的小面条。看来这项磨粉的工作,还大有讲究的哩。把磨出来的粉还要筛选一遍,粗的叫二糙粉,细的叫头糙粉,用来分别打糕。主人要供应牵磨师傅的伙食,有酒有肉,至于工资则在打糕以后一并用米斗数计算。磨完后,磨子就抬到别家去了,而地上却留下一个被走出来的圆圈印子,经数日不褪。我们叫它画地为牢,煞是有趣。师傅在磨粉的时候,我们常常在他背后跟着转,没转上几圈,头就眩了。兄弟们就比赛,看谁跟的圈子最多。我们还常常围着师傅请他讲故事,猜谜子。他的嘴不是空着吗?到晚上,点上一盏美孚灯,(我们叫它洋灯。)继续干,继续讲。映在墙上的人影,忽大忽小;讲故事的声调,幽幽绵绵,忽然,顶小的弟弟怕起来了,哭着钻到母亲的怀抱里,一会儿,也就睡着了。 接下去的工序就是打糕了。这天早上,打糕师傅带了工作台板、竹制大蒸笼、大布帕、铜方刀、木雕印子等来了,主人已经准备好黄蜡和胭脂。于是打糕师傅动手在米粉中加入适量的冷水,在竹筛子上拌匀。这道工艺叫拆粉,很足以影响年糕的软硬程度。接下去在蒸笼里垫上大布帕,盛满米粉,用铜刀刮平。放到大灶的水锅上蒸。灶下添的是硬柴,火力极旺,不久就蒸熟了,立即换上第二笼。工作台板早已揩上黄蜡,这样米粉就不会粘板了,——师傅即把蒸熟的那笼米粉翻在工作板上,以铜刀平分为二,一半用布帕盖着,以防降温起皮,另一半则趁热操作。两只手反复的揿打,使内部匀密。这道工艺的好差既然关系着年糕的质量及保存期的长短,所以也是打糕师傅在老主顾家保持声誉的所在。然后开始做糕。第一笼必须做最主要的两块‘当家糕’,是长方形圆角的,很大,代表了主人夫妇。再做‘正气糕’,准备谢年菩萨用的,其用粉量就少一些,往往是一笼粉的四分之一。如天圆地方各一块,元宝糕、如意糕、鲤鱼糕等,每种都要成双。年糕面上盖以胭脂红印,如‘天官赐福’、‘五福恭寿’、‘连升三级’、‘喜上梅梢’、‘丹凤朝阳’之类的吉祥口彩,非常美丽。鲤鱼糕上剪出鳞片,并以赤小豆(中药,一如赤豆,半红半黑)嵌作眼珠,更为儿童所喜爱。还有立体造型的年糕,如供谢灶的元宝,里面多加了些粳米,稍微硬一点。所有做成的年糕,都平放在匾里,待冷却后,盖上白布,还可以防止冻裂。最后做的,是供平时食用的蒲鞋糕,到这时候,气氛已没有象做正气糕时那样的严肃了,小孩子可以去讨一小块熟粉来自己玩,也可以帮着盖红印。对小孩子来说,终于等到了高潮——打糖年糕和做团子。打糖年糕的办法是先把白糖、糖桂花、糖渍生猪油块、胡桃肉等放在面桶

文档评论(0)

海川电子书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