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发迹依靠左宗棠 败亡则因得罪李鸿章.docVIP

胡雪岩发迹依靠左宗棠 败亡则因得罪李鸿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心提示:胡雪岩在50多岁时,走到了他人生最辉煌的顶峰,成为一名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然而,当时清朝的两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明争暗斗却越来越激烈。李鸿章发现,左宗棠之所以能为朝廷立下那么多的功劳,都是因为胡雪岩在后面的支持,所以提出“倒左先倒胡”。 “红顶商人”胡雪岩(资料图) 本文来源:《中华读书报》2010年3月3日16版,作者:岳晓东,原题:《胡雪岩“圆世”之道》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深谙“圆世”之道。他的圆世态度,概括来讲即审时度势、圆融变通、全盘把握、灵活应对。后人总结其处世哲学的要义,所谓通是权和变,活是趋向、目际,融是状态,满是结局。这位晚清巨贾一生不但游刃商场,而且突破了千百年来商人地位低微的封建传统,官至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 他的处世之道有着怎样的心理学背景呢?这样的心理特征又是如何影响其人生商政决策的呢? 罚捐代罪巧筹军款 胡雪岩发迹之时,就曾经独具慧眼地相中了一位颇有发展潜质的落魄书生作为其日后的官场靠山,此人就是王有龄。他出身官宦世家,后因家道中落而致其而立之年仍穷困潦倒、无所事事。胡雪岩资助了王有龄五百两银子,让他进京托关系取得个官职。此后王有龄官运亨通,平步青云。王有龄升官之后并没有忘记苦难时期胡雪岩的帮助,对他的钱庄事业大加援手。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有龄竟然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因守城失败而自缢!官场上的靠山轰然倒塌。而此时,左宗棠经曾国藩保荐继任浙江巡抚,可偏偏这位新官对胡雪岩抱有很强的偏见。该怎样打通这个关节呢? 胡雪岩多方打听,终于发现左宗棠正为筹措军饷一事发愁。他的部队在安徽时就已经5个月没发过军饷了,这次进兵浙江,拖欠军饷的情况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对此,胡雪岩有一条妙计在心,谓之“罚捐代罪”。 史料记载,当时的军队筹饷大致有两种:一是办厘金,所谓厘金指的是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二即是劝捐,广发文书通告,劝有钱人捐助军饷。而当时左宗棠的难处在于厘金难筹,劝捐难为。为此,左宗棠绞尽脑汁都不得要领。而胡雪岩把主意打在了谁都不敢去想的人—— 太平军逃兵身上。这样做有如下三项好处。 1.可助太平军旧部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当时太平军已经日渐式微,洪杨一旦被平定,就要依国法严惩。如今有此一途保命安身,当然颇具诱惑力。而且破小财而消大灾,何乐而不为。 2.可助左宗棠筹措军饷。 太平军盘踞东南十几年,多年来搜刮的财富着实不少。此举一出,以太平军旧部人数之众,罚得起的亦不在少数,实在大为有利可图。 3.可助朝廷减轻政务负担,休养生息。 太平天国一役牵涉人数太多,办不胜办。株连过众,扰攘不安,亦非大乱之后的休养生息之道;所以最好的处置办法是,网开一面,予人自新之路。 由此,胡雪岩建议左宗棠发布招安文书,言太平军人愿意归抚者,只需略领薄惩,则既往不咎,而且认打认罚,各听其便。 胡雪岩献计之时,看似助人排忧而不涉及私利,其实,他才是这笔买卖中的最大受益者。因为胡雪岩不仅赢得了新靠山,还获得了一批潜在的客户,真是一箭双雕。 就心理学而言,胡雪岩的“罚捐代罪”计谋是横向思维的杰出体现。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灵光乍现,而实际上蕴涵了深厚的决策功力。 当时清军与太平军可谓不共戴天,能将两者的共同利益绑在一起,就是跳出了单一思维的定势心理。诚如英国著名政治家和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1804—1881)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时势变幻是社会发展的常态,对于政治家和商人来说认识到这一点尤为重要。只有全盘考虑,将思维横向拓展,去建立超越常规的思维链接,才能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 吸纳“逆财”有惊无险 胡雪岩的太平军买卖不止做了这一单。借帮助左宗棠筹措军款的机会,他验证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判断,既然有了这样的经验,当然不能就此收手。史料也表明,在此之后,胡雪岩再次果敢决断,通过吸纳“逆财”壮大了自己的产业。 钱庄作为清末金融机构的主要形式,主要职能与现代社会的银行类似。所谓金融,就是将资金融通。钱庄的生意简而言之,就是一方面以较低的利息吸收客户的存款,另一方面将吸收来的资金以较高的利息借贷给另一个客户群体,两个利率的差额带来的收益即钱庄生意的商业利润。作为商人,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当然不能局限于零存零取的繁杂而薄利的生意。要赚大钱,做大事业,就必须做“大手笔”。但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想投资大项目,就要有大融资,而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冒一冒险的。 单从吸收存款者一方面来说,当然最好是有大客户,且大客户的存款不要利息。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际,胡雪岩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太平军逃亡士兵。他决定让自己的阜康钱庄私下开设接收太平军逃亡兵将存款的业务! 从亲朋好友到商场伙伴无不为他这样的决策感到惊骇:这太冒险了吧?! 在当时,这样的举动首先来说是含有帮助

文档评论(0)

7号仓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