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三年高考,谈诗歌鉴赏考试内容与答题技巧 作者:雷贤平????文章来源:转自福建高中新课程网????点击数: 376????更新时间:1/5/2008????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本题考查同学们两个方面的知识:①锤炼语言,简称炼字;②艺术手法。
回顾2005年试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⑴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⑵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两个方面的知识:①锤炼语言,②艺术手法。
回顾2004年试卷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到最能体现全诗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本题考查同学们两个方面的知识:①锤炼语言,②意境。
从三年的高考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歌鉴赏中的语言锤炼是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是诗歌的表达技巧或言之表现手法也是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掌握的内容。
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些内容结合其它省市的试题谈谈如何进行这两个方面的把握。
一、锤炼语言
在讲解锤炼语言之前我们先要理解两个概念:意象与意境。意象中的“象”是指诗人在诗中描写的对象,如“冷月”中的“月”;“意”则是诗人的情感,如“冷月”中的“冷”。同样是一个月,可是冷月、圆月、缺月、残月、明月,原因就在于作者的情感不同。结婚时,一定是花好月圆,那怕是初一。“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中的“青苔、树、雨、月”都属于“象”,一旦对“象”加入诗人的感情——“意”,那么二者就构成了意境。比如这里的雨是用“寥落”来修饰,月用“愁”来修饰,于是“青苔、树、雨、月”与“寥落”与“愁”构成了本诗的一个意境——冷寂、凄清。所以回答语言锤炼时要注意到意象与意境,先找出“象”,然后找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那个字,这个字可能就是关键了。
命题人在锤炼语言方面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1、直接说出本诗的关键字,请你说说为什么是关键的,或者就说这个字(句)能不能改成另一个字(句);2、让你找到本诗关键的字,也就是通常说的诗眼。
针对第一种情况我们分两个方面来回答;如果是让你说为什么是关键的,我们可以从这个字所以的位置做出一个判断。它的位置无非是三种情况,①是在首句,②是在中间句,③在末句。
我们举例来说明。
例一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2005年天津高考试卷)
“望”在诗中首句,以下的内容都是由“望”字引起的,所以它的作用是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所以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多从统领全诗的角度来回答。
例二
就以我省2006年高考的题目为例。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我们答题的原则是:不可以。(当然有的是可以的,但我们回答时就说不可以。)
回答本题时还是与“意”有关,我们知道这句诗中“象”是“床”与“秋”,而意就是“空”与“素”,“空”就给人一种空荡荡的寂寞的感觉,而“素”本来的意思是“白”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通过这种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例三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2005年湖南高考试卷)
参考答案:(1)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