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企业发展史简明读本.pptVIP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娃哈哈的前身是一家校办企业。在过去二十年里,娃哈哈是如何把一个不起眼的小品牌,做成家喻户晓的“中国名牌”?在过去二十年里,娃哈哈人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把一个仅3个人、14万元借款的里弄小厂,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全球第五的中国饮料龙头? 001 奋斗的足迹 奋斗的足迹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校办企业改革的起步,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决定成立校办企业经销部。1987年,下过乡、管过工厂、跑过供销的宗总,被当时的教育局领导慧眼识中,被任命为经销部的经理。   经销部成立以后,宗总带领两名女工,靠着14万元借款,为学校提供纸张、文具和冷饮,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宗总名义上是经理,实际上集搬运工、采购员于一身。一次,为了给一个小学送100支冰棍儿,他顶着烈日,蹬着三轮车,终于赶在下课期间将冰棍儿送到孩子们手中,而当时的盈利仅仅是一元钱。正是靠着一分一厘的积累,娃哈哈年底向教育局上交了22万元的利润,远远超出了4万元的利润指标。 002 奋斗的足迹 ——十四万元借款起家 奋斗的足迹 十四万元借款起家   尽管代销人家产品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但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宗总决定开发自己的产品。经过大量的调查,宗总发现:我国三亿五千万儿童,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儿童营养保健食品,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遇!于是他与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系朱寿民教授合作,成功开发了旨在解决儿童吃饭问题的中国第一个儿童营养保健品。   经过两个多月、300多次配制,娃哈哈终于配制出让人满意的儿童营养液。1988年11月,产品开始投放市场。凭借确切的疗效,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在市场上一炮打响,走红全国。1989年,娃哈哈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到1990年,娃哈哈产值直线上升,一举突破亿元大关,创下了“发生在小学校里的经济奇迹”。 003 奋斗的足迹 ——成功开发儿童营养液 奋斗的足迹 成功开发儿童营养液   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供不应求,但若不及时扩大生产规模就可能失去发展机遇。而一桥之隔的杭州罐头食品厂却厂房设备闲置,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为实现优势互补,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宗总提出了 “小厂兼并大厂”改革思路。   1991年9月,仅有100多人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正式兼并了2000多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在经济界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反响。小马能否拉动大车,很多人都为娃哈哈捏一把汗。结果在大家的努力下,仅用了28天时间就拉起了一条原定3个月工期的营养液生产线。三个月后,杭州罐头食品厂就实现扭亏为盈。兼并是娃哈哈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后来入选“杭州20年20件最有影响力新闻事件”。 004 奋斗的足迹 ——“小鱼吃大鱼”创举 奋斗的足迹 “小鱼吃大鱼”创举 005 奋斗的足迹 ——踏上“二次创业”征程 奋斗的足迹 踏上“二次创业”征程   1993年5月28日,娃哈哈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下沙生产基地举行隆重的动工仪式,从此拉开了“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的二次创业征程。从此,娃哈哈开始建造现代化厂房,引进自动化设备,进行轰轰烈烈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升级工作。   1994年,公司响应国家“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号召率先西进,在重庆涪陵三家特困受淹企业的基础上成立了首家外地公司。1995年,通过引进外资,从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生产线。1997年下半年,在西进涪陵的成功基础上,相继在三峡宜昌库区、革命老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等地投资设厂。依靠西进北上,使娃哈哈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006 奋斗的足迹 ——与“两乐”三分天下 奋斗的足迹 与“两乐”三分天下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大饮料品牌都在逐鹿中国市场。软饮料市场中比重最大的碳酸饮料市场,却一直被“二乐”所占据,特别是八十年代中国八大饮料厂被挤跨了七家,留下了“水淹七军”的屈辱历史。经过兼并、合资不断壮大的娃哈哈,决心在饮料界扛起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民族工业大旗。   1998年,娃哈哈根据国人的口味,对原浆配方进行了上千次的改进,终于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并很快在市场上异军突起。到2001年,非常可乐占到国内碳酸饮料市场的12%,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终结了“洋可乐不可战胜”的神话。更让人感到振奋的是,2004年,娃哈哈非常可乐飘洋过海,打到可口可乐的“老家”——美国。 007 奋斗的足迹 ——吹响“三次创业”号角 奋斗的足迹 吹响“三次创业”号角    2003年,是娃哈哈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几乎使饮料行业受到了重创。公司为此开展了“销售冲百亿,我来出注意”大讨论,干部员工克服困难大干快上,最终生产饮料37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提前实现了“二次创业

文档评论(0)

7号仓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