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工程大学催化原理试卷及部分答案.doc
催化原理
一、
1、催化剂的定义是:一类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不进入最终产物分子组成中的物质
2、催化作用的定义是:催化作用是一种化学作用,是靠用量极少而本身不被消耗的一种叫做催化剂的外来物质来加速化学反应的现象。
3、
4、溢流现象——指固体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经吸附产生一种离子的或自由基的活性物种,它们迁移到别的活性中心处的现象。
5、由于物理或化学的作用力,某种物质的分子能附着或结合在两相界面上(固-固相界面除外),从而使这种分子在两相界面上的浓度大于体系的其他部分的现象
6、Bronsted酸碱
B酸(质子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如H+
B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如BF3
7、Lewis酸碱
L酸(非质子酸):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如OH-
L碱:凡能提供电子对的物质,如NH3
8/ 软亲软,硬亲硬,软硬交界就不分亲近
二
1、活性组分、助催化剂(促进剂)和载体
2、
3、分子间扩散 努森扩散 构型扩散
4、
5、 Mx/n[(AlO2)x ? (SiO2)y] ? zH2O
或aM2/nO ? bX2O3 ? cYO2 ? dH2O
6、立方体( ( )笼、六方柱笼、八面沸石笼
7、方钠型沸石(如A型分子筛);八面型沸石(如X-型、Y-型分子筛);丝光型沸石(M-型);高硅型沸石(如ZSH-5)
8、 反应物的择形催化
产物的择形催化
过渡态限制的择形催化
分子交通控制的择形催化
9 werner配合物 原子簇 π-配位化合物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
10
11、过渡金属氧化物 、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三、
1、1)催化剂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
2)、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认为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于热力学计算表明不可能发生的反应,使用任何化学催化剂是徒劳的
3)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向平衡,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位置。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
2、
3
吸附的微观过程以及吸附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可以用吸附位能曲线(上图)表示。
图中:P-物理吸附位能曲线: (Lernard - Jones方程)
C-化学吸附位能曲线:
(Morse公式,D:图中DH2;a:双原子分子简谐振子模型的弹力常数)
q-化学吸附热,r0′为H与Ni的核间距 = 1.25 + 0.35 = 1.6 ?
qP-物理吸附热,r0,H2与表面的距离 = 3.2?
Ed -脱附活化能,由图,Ed = Ea + q
Ea -吸附活化能,达到过渡态所需的最低能量
DH-H - H2的解离能
从位能曲线可以得到:
(1)物理吸附存在的重要作用:它使Ea ? DH-H,通过物理吸附,吸收能量Ea 即形成了过渡态。由于过渡态的稳定,体系位能迅速沿化学吸附曲线下降至最低点达到吸附态。由此可见,催化剂起了降低解离能的作用,使DH-H → Ea。
(2)活化吸附与非活化吸附:当物理吸附线与化学吸附线相交点高于零位能线,即Ea 0时,这种吸附需要经过“活化”,称为活化吸附,它的吸附速率慢,又称慢化学吸附,例如CO,C2H4,C2H2在Al上,N2在Fe上。若Ea≤0,称非活化吸附(快化学吸附),例如H2在W,Ni等上。
(3)定域吸附和吸附粒子的移动:均匀金属表面上的位能变化大致是波浪式的,在波谷(A,B),吸附质分子与固体表面原子间的结合能q最大,称为吸附位。
能垒(Em):限制吸附分子进行位 - 位移动的能垒高度(Em)。由于Em ? q,所以在不到发生脱附的温度,被吸附分子便在表面发生移动。这种移动对催化作用十分有利,它使多孔性催化剂的表面得到充分利用,又使吸附分子相互接近,便于反应。即吸附分子在表面是移动的。在大部分时间内,可移动的吸附分子都处在吸附位上,因而化学吸附是定域的。
4、共轭正C 叔正C 仲正C 伯正C 乙基正C 甲基正C离子
5、在特殊酸碱催化的反应中,质子转移到底物(或从底物移去质子)的速度较快,而底物的共轭酸(或共轭碱) 进一步反应时涉及到结构的变化。因此速度较慢,是决定整个反应速度的控制步骤.在一般酸、碱催化反应中,由底物和催化剂酸或碱作用形成中间状态这一步的速度较慢,涉及到结构的变化,是反应的控制步骤,而由中间状态分解成产物的反应却是快速过程.
6
四、大题
第(1)步:正反应为氧化加成反应,价电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浦蒙特HD800L系列电梯专用控制器用户手册-中-V1.0.pdf VIP
- 消杀蚊虫台账记录word编辑版.doc VIP
- 2025年计算机计算机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一位妈妈写给叛逆儿子的信,有孩子的必须给孩子读一遍.doc VIP
- 暖通空调系统水力平衡与解决方案.ppt VIP
- 暖通空调系统全面水力平衡解决方案(2014年第一版)-N.ppt VIP
- 8.1功与功率 (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pptx VIP
- 资金管理复习试题附答案(一).doc
-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30张.pptx
- 腹膜后疾病影像诊断思路.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