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张呈祥 考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大致可得出以下几个共识: 字词是高考命题的主要着眼点。如近几年对诗眼的考查。 句的赏析是近几年考查的上升点。如06年的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05年的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不一而足。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大致可得出以下几个共识: 整篇分析是今年高考的亮点。如今年考题中的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可以说是前几年高考中从没出现的题型。有引起重视的必要。 情景两点是考试命题的重点。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歌鉴赏首先明确抒发了什么情感,如试题6、7、8都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其次要明确写那些景,这些景是如何为情服务的。如试题2、3都是考查景与情的关系的。 表达技巧是历次考查的重要设分点。如衬托,对比等手法的巧妙运用,动与静的关系,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在考查中可说是屡见不鲜。 方法指津 认真审题,题干之中无废字 针对答题,问什么答什么。 理解是关键,结合内容来赏析。 技巧不可少,分析表现手法。 情感意境要涉及,联系诗歌主旨。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秋 思 张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秋 思 张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05[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8分)春行即兴 李华 ??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 (1) 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 (2)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自诗。 (1)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考“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雨后池上 刘攽 ??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伯时:宋茂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

文档评论(0)

精品ppt.wor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