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研究开题会发言 教育部华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高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项目组 2003年11月26日 广州 一、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 高中新课程及其特色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 1、高中新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课程模块的特性 ⑴ 课程模块的独立性 ⑵ 课程模块的等值性 ⑶ 课程模块的可互换性 ⑷ 课程模块的综合性 ? 3、高中新课程的特色 ⑴结构的改变,将刚性的学科结构改为积木式的模块课程结构: 适应时代对人的知识结构的新的要求; 适应不同性向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适应学生智能、情意、和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需要。 ⑵选修课的比例大量增加, 增加了课程的弹性和灵活性; 适应学生的发展发展差异; 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同时也赋予学生更大的责任要求。 ⑶课程的基本单位不是“学期”或“年”,而是与“模块”相应的“学分”。 ⑷不同的学校/学生有不同的教学/学习计划。 4、新课程给评价带来的问题 许多选修课的目标要求难以用书面笔试的方式加以测验;需要探索书面笔试之外的可行的测验形式; 学业成绩评价必须模块为基本单位,配合学生的学分认定; 在同一时间进行统一的公开考试安排困难,国家对学习质量的监控应采取新的形式。 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全面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和学科学业发展。 新课程对评价的要求 学校应建立起完善的校内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估与督导制度; 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高中生获得的学分由学校认定,同时建立国家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新课程倡导的评价原则 以学校内部评价为主 注意发挥多种评价主体的作用 评价方式要尽量多样化 评价的结果与过程并重 量化的评价与质的评价并重 本项目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确定课程模块的评价目标? 适应模块课程的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是什么? 如何实现质的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 评价可利用的方法与工具有哪些? 如何组织与实施评价? 如何保证评价的可行和效率? 如何保证必要的外部质量监控与以学校内部评价为主原则的统一? 如何解释和利用模块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评价与学分认定的关系? 本项目的目标 明确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 根据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模块的评价目标; 探索适应模块课程的学业成绩评价方式和工具; 探索适应模块课程的学业成绩评价的组织与实施程序与方法; 确定学业成绩评价与学分认定的关系。 本项目的最后成果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案 各学科学业成绩评价的工具 学业成绩评价题库的方案 利用网络进行评价的可行方案和工具 二、研究的思路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方法 模块课程的学业成绩的认定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组织与管理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通用方式 1、过程性评价 ⑴ 表现式评价 ⑵ 真实性评价 ⑶ 非正式评价 ⑷ 自我评定量表 ⑸ 成长记录 2、终结性评价 ⑴ 书面测验 ⑵ 口试和面谈 ⑶ 操作和表演 模块课程的学业成绩的认定 1、评价结果的综合认定的原则 2、评价结果综合认定方法 3、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利用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组织与管理 1、以学校为基本单位 2、学校命题与统一命题相结合(即,省或国家通过提供还渗透部分基本考题的方式保证基本的质量监控) 3、学校考试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网络考试与相结合 4、以省为单位进行题库的组织和建设 三、子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理念和框架 模块课程的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评价的要求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果的整合 高中各学科学业成绩评价的目标和方法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组织与管理 题库设计与建设 网络考试的试验 人员组织 负责人:高凌飚 秘书:吴维宁 课题成员: 理念、特点、框架:高凌飚、吴维宁、卢建筠 过程性评价:梁惠燕、黄韶斌 各学科评价:邵慧君、吴有昌、罗德红、中山一中、南海桂城中学、广州二中、广州三中、广州七中 组织与管理:吴维宁、卢建筠、中山一中、南海桂城中学、广州二中、广州三中、广州七中 题库:常蕤、杨玫、中山一中、南海桂城中学、广州二中、广州三中、广州七中 网络考试:南海区 任务要求 2004年3月提出总体框架 2004年7月完成对评价方法、工具的设计和论证 2004年11月完成对各学科评价工具的设计 2004年12月完成第一轮试验 2005年7月完成第二轮试验 2005年12月完成评价题库的框架设计和网络考试的组织方法设计 2006年12月完成第三轮试验 2007年7月完成评价方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美丽的花边课件(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课件).ppt
- 数码钢琴集体实验课设计2012.ppt
- 课题人物速写.ppt
- 水彩画.ppt
- 水彩钢笔.ppt
- 历史艺术欣赏.ppt
- 水彩画人物.ppt
- 让流行歌曲走进语文课堂.ppt
- 建筑装饰构造:地基与基础.ppt
- 凉州词唐王之涣.ppt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