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蘩日用与道统伦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蘋蘩日用與道統倫理 ──論《兒女英雄傳》 胡曉真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紅樓夢》以後的小說少入方家法眼,滿族作者文康的《兒女英雄傳》在清代文學史上也是勉強佔了一個邊緣的位置。孫楷第曾經稱之為「清代小說的後勁」。根據他的說法,最先注意到這部小說的是李玄伯,後來胡適也寫了專文,詳加考證批評。提倡白話文學的胡適對小說的內容思想很不滿意,認為作者的見解既不高尚,人生經驗也不深刻,所以通篇迂陋陳腐,不過是科場果報、夫榮妻貴之類的庸言俗語。不過,批判雖嚴,胡適對它的語言卻非常欣賞,說是足稱「絕好的京語教科書」,書裡的北京話「生動、漂亮、俏皮、詼諧有風趣」,甚至比《紅樓夢》還要好,好得讓胡適本人也幾乎要「輕輕地放過這書內容上的許多陋見與腐氣了。」胡適的一番品評,基本上已為《兒女英雄傳》定調,成為此書批評傳統的基礎。這部小說於是貼上了「語言漂亮但內容迂腐」的標籤,以二流作品的身份,勉強躋身於五四之後的中國文學史上。至於文革以後成為封建文化代表,頻遭學界嚴厲批判,自是不在話下。 然而《兒女英雄傳》的本質究竟為何,其實從一開始就曾出現分歧的意見。最啟人疑竇的,莫過於孫楷第描述的錢玄同。孫楷第說他的老師錢玄同非常愛好《兒女英雄傳》,曾「冒充青年」,在《京報》上推薦,而且熟讀成誦,談話間還時時徵引,把這部小說當類書來用。雖然孫楷第輕鬆地認為這顯示錢氏有「狂顛的趣味」,但作為五四以後八十年的讀者,我們不禁好奇,這樣一部被胡適批評為「迂腐的八旗老官僚在那窮愁之中作的如意夢」的作品,何以竟同時是疑古大師的「愛讀書」?這只是錢玄同的嗜痂之癖?是各有所好的文學趣味問題?或者,小說本身暗藏某些玄機,伺機啟動南轅北轍的閱讀方式?難不成,這部身份尷尬的小說,或許有些我們「小不起」(按:指「不能小看」。見《兒女英雄傳》第二回)的質素?事實上,綜觀此書的批評傳統,已大致可窺見其複雜性未必能被胡適所代表的閱讀角度所牢籠。例如,最基本的歸類與描述,就成了問題。胡適把《兒女英雄傳》視作北方系統的「評話小說」的代表,與南方文人的諷刺小說相對,所以先天上不以學問思想見長。魯迅雖然也說這書有「平話習氣」,作者模擬說書口吻,展現「演說」流風,但談到類別,則列之為「俠義小說」,認為是有憾於《紅樓》所生的「別流」,「揄揚勇俠,贊美粗豪,然又必不背于忠義」。孫楷第則說這部書專「述八旗宦家的生活」,而且遠師才子佳人之遺意。另外,胡適批評《兒女英雄傳》是作者虛構自己家庭的反面,以抒未遂之志,所以是「傳奇」的而非「寫實」的小說,甚至還有「冒充寫實的小說」的重大嫌疑。但後來的評者,卻也不乏贊揚此書寫實精神的高論。臺灣前輩學者侯健就慨然指出這本書寫實的程度,「至少在數十萬字的長篇小說中,沒有一本能與它相比」,而且結構嚴謹,情節符合邏輯要求。大約錢玄同之後,侯健算是文康的頭號知音了。總之,同一部書,就算「評話小說」這個類別專指其敘事方法,與其他的描述不相干吧,怎麼又是俠義小說,又是家庭或人情小說?怎麼有人看來全是傳奇,他人讀去卻又寫實得緊?這些似乎彼此抵觸的閱讀,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反過來說,就算讀者掌握了詮釋的權力,小說本身總還有三分左右乾坤的手段。我以為《兒女英雄傳》最大的特點的確如胡適慧眼所識,就在它的語言上,其力道虛實間至,足以玩弄讀者與評者的眼光;前述種種矛盾的讀法,出處也在這裡。不過,漂亮生動只是表象,這部小說的語言真正的力量來自其強烈的論說性格,波浪式的「演說」一層緊似一層,敘事者(說書人)無時不在與讀者(聽書人)互動,試圖說服讀者入其彀中,歡喜領受小說建立的世界。而小說論說的重點,對應的是不同價值觀的對話與折衝,並經由各種形式的辯論,最終達於融合,形成永恆圓滿的人生觀。讀者是否願意接受這種互動方式,往往決定了他對這部書的定義與評價。我以為現在重讀《兒女英雄傳》,必得深入文康構築的世界,親身體會小說中說書人以及各個角色說什麼話、講怎樣道理、行何等事,才能重建其中的論辯體系。 無用閒人的入世之言 《兒女英雄傳》的創作背後,有一堅固的倫理道統作為支撐。小說開頭的「緣起首回」,藉著一段天界帝釋天尊發落人間兒女的公案,昭示了一番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的大道理,故「忠孝節義」四個大字,便是小說道德精神所繫。只此一端,二十世紀以後的讀者就有些消受不起。五四精神與忠孝節義的聖賢經傳,「自然是方鑿圓枘,格格不入」,怨不得胡適覺得這部書腐氣沖天。然而這裡講的忠孝節義,不宜看死,還當試著釐清其內涵。首回的標題──「開宗明義閒評兒女英雄?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指的當然是天尊的教訓,但也紮紮實實地點出全書的作意。「兒女英雄」與「人情天理」對等;倫理是從心所至,情真是實,本不假外求,何需繩墨。「閒評」者,春風化雨,入人者莫易於小說家言。「演說」者,以理服人,怎不費一番口舌?或以為《兒女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