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偶像变迁的思考.doc
偶像变迁的思考
谁没有过青春年华?谁在青春年少时没有过偶像崇拜?然而,在不同的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的。
偶像伴随着一代代的人成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雷锋、陈景润、邓丽君,80年代的张海迪、老山英雄、三毛……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不同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回顾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以来偶像的变迁,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的巨大变化。
60年代 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
标志偶像:雷锋、保尔·柯察金、王进喜……
雷锋
近半个世纪前牺牲的一个普通士兵,作为一种精神或信仰的代名词已影响了整个中国达几十年之久。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成为整整几代人的学习榜样。直到今天,每年的3月都是“学雷锋月”,人们都会以各种行动去追寻雷锋的足迹。
究竟什么是雷锋精神?在后来的雷锋教育中,雷锋精神已经被简化为一种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代表性符号,学习雷锋也就是意味着帮助他人,“做好事”。实际上雷锋在当时的含义并不止这些,他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是一位把国家利益视为最高利益的人。“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冬天一样残酷无情。”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公而忘私、艰苦朴素,这都是当时最受称赞的道德品质。
保尔·柯察金
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说,保尔是他们青少年时期心目中熠熠生辉的偶像。
“人最宝贵的生命,这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名言曾经被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被当年的青年人记在日记中,抄在小本子上,在无数的发言稿中激动地反复使用。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1942年被介绍到中国后,从1952年至1955年的44年间,共印刷出版57次,发行250多万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在中国上映时也像小说一样轰动一时。保尔手握铁锨、头戴布琼尼军帽、大衣被风吹起的形象被无数的青年人狂爱,那种狂热劲不亚于今天的追星族。保尔坚强的意志,保尔与冬尼娅小布尔乔亚式的恋情也曾成为当时青年人渴求的时尚。
70年代 精神解放后的饥渴选择
标志偶像:陈景润 邓丽君……
陈景润
1978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同一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转载了《人民文学》上的报告文学——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这篇文章使数亿普通百姓知道了“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也知道了陈景润是全世界离那颗明珠最近的人。
这篇文章迅速唤起了中国人的科学意识,也使这一“猜想”成为当代中国最出名的一道数学题。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屈居于6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在国际上被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
陈景润成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年轻人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向科学进军”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鼓舞人心的口号。它所造成的影响之一,是后来的许多孩子在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时”都会铿锵有力地回答“当科学家”。陈景润身上所表现出的对于科学的投入、执著、严谨以及爱国主义的激情,使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动荡的国人深受感染,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的价值和魅力。在偶像的感召下,许多年轻人怀着科技报国的激情,投身科学研究的领域。
邓丽君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邓丽君的歌曲是一种具有颠覆效果的符号。她那清甜圆润、缠绵柔情的歌声,让大陆听惯了激昂高亢的革命歌曲的年轻人耳目一新。邓丽君也可能是大陆最早的娱乐偶像,这表现在年轻人对于其装扮的模仿上。当年轻的女孩还穿着“文化大革命”年代千篇一律的绿军装,留着妹妹头的时候,邓丽君的一头卷发、鲜艳的衣裙必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80年代 从单一走向多元
标志偶像:张海迪 中国女排 港台明星
张海迪
被誉为“中国保尔”的张海迪,从5岁起高位截瘫,胸以下都失去了知觉,但几十年来,她学医救人、写小说、画油画、拍电视、唱歌、读硕士……一系列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张海迪做到了。聪慧的头脑,灿烂的笑容,坚韧与激情——正是张海迪不甘心命运的摆布,在逆境中崛起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一代代的青年,并成为他们战胜逆境的激励力量。
张海迪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升学、就业、理想、前途等困难和矛盾,正是许许多多青年人所真实面临着的。因此张海迪作为偶像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她鼓舞了整整几代中国青年去努力、去奋斗,去战胜困境。
在娱乐明星充斥的今天,张海迪已被不少年轻人遗忘。但张海迪的精神无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