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标准件与常用件,标准件与常用件,标准件和常用件,常用标准件,solidworks标准件库,标准件,标准件手册,米思米标准件库,ug标准件库下载,proe5.0标准件库下载
第八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第一节 螺纹 第二节 螺纹紧固件 第三节 键 第四节 销 第五节 滚动轴承 第六节 齿轮 第七节 弹簧 第一节 螺纹 二 螺纹的五要素 三 螺纹的种类 螺纹画法的发展历程 四 螺纹的规定画法 第二节 螺纹紧固件 标记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图例及标记(二) 二 螺纹紧固件连接的画法 1 螺栓连接及其画法 画法 b 六角头螺栓 c 垫圈 2 双头螺柱连接及其画法 双头螺柱 3 螺钉连接及其画法 第三节 键 二 普通平键连接的画法 第四节 销 二 销连接的画法 第五节 滚动轴承 第六节 齿轮 圆柱齿轮的零件图举例 第七节 弹簧 本 章 结 束 螺纹紧固件、键、销连接作图应用举例 本 章 要 求 齿轮轮齿的齿廓曲线可以制成渐开线、摆线或圆弧,其中渐开线齿廓较常见。轮齿的方向有直齿、斜齿、人字齿。 齿轮有标准齿轮与非标准齿轮之分,具有标准齿的齿轮称为标准齿轮。 直齿轮 斜齿轮 人字齿轮 4)齿距P 2)齿顶圆da 3)齿根圆df 1)分度圆d 5)齿厚s 6)齿顶高hf 7)齿根高ha 一 圆柱齿轮的参数及计算 8) 齿高h h = ha +hf 22 18 14 (11) 9 7 (6.5) (3.25) 2.75 2.25 1.75 0.9 0.7 0.35 第二系列 50 40 32 25 20 16 5 4 3 2.5 2 1.5 1.25 0.4 0.3 0.25 0.2 0.15 0.12 0.1 第一系列 表 标准模数(GB/T 1357-1987) df= m(z-2.5) df 齿根圆直径 h= 2.25m h 齿高 da= m(z+2) da 齿顶圆直径 hf= 1.25m hf 齿根高 d = m z d 分度圆直径 ha= m ha 齿顶高 计算公式 代号 名称 计算公式 代号 名称 表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尺寸计算 计算时先确定模数和齿数,其他的尺寸可由它们计算出来。 9) 模数m(基本参数) 若用z表示齿数,分度圆周长l =πd = z?p ,则d = z?p /π,令p/π= m,可得d = m?z 。 11)传动比i 主动齿轮的转速n1与从动齿轮的转速n2之比,或从动齿轮的齿数与主动齿轮的齿数之比。即: i= n1/n2 = z2/z1 12)中心距a 两圆柱齿轮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称为中心距,即: a=(d1+d2)/2=m(z1+z2)/2 10) 压力角α 两个相啮合的齿轮齿廓在接触点处的受力方向与 运动方向的夹角。 通常所称压力角指分度圆压力角。我国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压力角为20°。 只有模数和压力角都 相同的齿轮才能相互啮合。 二 圆柱齿轮的画法 齿顶圆(粗实线) 分度圆(细点划线) 齿根圆(细实线) (b)全剖 (c)半剖(斜齿) (a)外形 可省略 齿顶线 分度线 齿根线 轮齿部分不画剖面线 粗实线 细点划线 粗实线 齿根线 细实线 平行线表轮齿方向 可省略 圆柱齿轮啮合的画法 在非圆投影的剖视图上,两轮节线重合,画细点划线。 齿根线 粗实线 齿顶线 粗实线 (a)全剖 节圆相切 齿顶线 粗实线 齿根圆—细实线 (可省略) 啮合处的画法(五条线) (b)左视图 齿顶线 虚线 圆柱齿轮啮合处 轮齿部分的三个直径尺寸,只需注出分度圆直径和齿顶圆直径。 弹簧的作用是减震、复位、夹紧、测力和储能等。 弹簧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和板弹簧等。 圆柱螺旋弹簧又分为压缩弹簧、拉伸弹簧和扭转弹簧三种。 压缩弹簧 拉伸弹簧 扭转弹簧 碟形弹簧 平面涡卷弹簧 板弹簧 圆锥螺旋弹簧 一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 1 钢丝直径d 2 弹簧的内径D1、外径D2和中径D 弹簧的内圈直径称为内径,弹簧的外圈直径称为外径,弹簧内径和外径的平均值称为中径,D=(D1+ D2)/ 2。 3 弹簧的节距t 除两端的支承圈以外,相邻两圈截面中心线的轴向距离。 5 自由高度H0 弹簧无负荷作用时的高度; nt+2d (支承圈数为2.5时) nt+1.5d (支承圈数为2时) nt+d (支承圈数为1.5时) H0= 6 弹簧丝展开长度L 用于缠绕弹簧的钢丝长度。 4 支承圈数nZ、有效圈数n和总圈数n1 为使弹簧受力均匀,两端并紧且磨平。并紧磨平的各圈仅起支承和定位作用,称为支承圈。弹簧支承圈有1.5圈、2圈及2.5圈三种,常见2.5圈。除支承圈以外,其余各圈均参加受力变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