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设的思考热荐.doc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设的思考
摘要: 结合当前国家在猫儿山实施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已有的有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研究成果,对猫儿山现在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现状和当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桂林市乃至于整个广西探索“构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广西生态安全”提出可供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生态效益 补偿机制 建设 对策
1.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生态公益林的基本情况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1然保护区位于桂林市北部,地处兴安、资源、龙胜三县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0′~110°35′,北纬24°48′~25°58′,距桂林市区72公里。保护区地质构造以花岗岩为主,地貌以中山地貌为主。保护区属南岭山地越城岭山系,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峰。保护区土壤类别有山地红壤(分布海拔800米以下),黄红壤(分布海拔800-1000米)山地黄壤(分布在海拔1000-1600米之间),山地黄棕壤(分布海拔1600-2000米之间),山地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泥炭土(海拔1800米的八角田一带)。保护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春夏多雨,秋冬干冷,相对湿度大,日照时数短,光、热、雨同季。年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29.5℃,极端最低气温-19.0℃,≥10℃的有效年活动积温为2510~5691℃,年均降水量2509.1毫米,相对湿度92%,无霜期274天。保护区内植被繁茂,结构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物种、漓江源头水源涵养林。据2000年综合考察:拥有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的植物共219科782属2120种,属国家一级的有5种,二级19种,三级8种,特有植物11种。现有脊椎动物隶属5纲29目89科206属31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5种,二级保护的有32种,国家保护的有益动物155种。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地表水系十分发育,发源于猫儿山的主要溪流有39条,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条,汇入资江的有4条,汇入浔江的有16条,是漓江、资江、浔江的主要发源地,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素有漓江的心脏,桂林山水的命根子”之称,区域内森林植被瞬时水源涵养量为4738.3万立方米,年径流量达3.14亿立方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水库”,受益的县、市众多。仅桂林市境内直接受益的就有桂林市区及资源、龙胜、兴安、灵川、阳朔、平乐等6个县3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受益人口上百万,灌溉耕地30多万公顷。对调节漓江水量和改善漓江水质起到重要作用。保护区土地总面积17008.5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700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0%。森林覆盖率(含国灌)为96.5%,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334589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316269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98.63%。保护区林地总面积17008.5公顷。其中:有林地7991.6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90.3%;灌木林地1050.6公顷,占6.2%;灌丛地598.9公顷,占3.5%。保护区有林地面积为15359.0公顷。其中:公益林15359.0公顷,占100%;无商品林。
2.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效益分析
2.1生态效益
森林对环境,包括气候、水分平衡、净化大气、土壤肥力、特别是自然平衡的持久生产力是巨大的,任何其它资源都无法替代,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可以使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建设得到保障,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
2.1.1涵养水源效益
森林枝叶茂密,可起到截流雨水,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的作用。据有关研究显示,重点公益林每年涵蓄水源替代价值70.5元/亩计,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重点公益林中有16409.6公顷属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其涵养水源替代价值为每年1735.3万元。
2.1.2保持水土效益
由于森林的存在,其枯枝落叶富含养分,能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林冠和枯枝落叶的覆盖避免了雨水的直接冲刷,减缓了地表径流;其根系附着土壤,起到减少表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的作用。按森林每年固土替代价值7.3元/亩、每年保肥替代价值29.1元/亩计,猫儿山自然保护区16409.6公顷重点公益林的固土替代价值为每年179.7万元,保肥替代价值为每年716.3万元。
2.1.3净化空气效益
森林具有吸收污物、阻滞粉尘、杀除细菌、释放负氧离子和萜稀物质的机能。森林通过其高大的树干、茂盛的枝叶,降低风速,使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灰尘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于地面,同时森林有释放负氧离子的功能,使净化后的空气更为清新。按森林每年吸收二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