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烟熏痕迹 一、烟熏痕迹的形成 1形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炭附着在物体的表面或侵入物体孔隙而形成。 2成分:炭微粒为主 ,有少量燃烧产物 、热分解产物。 3烟熏程度的影响因素:由烟浓度和烟熏时间决定。其中烟浓度与物质种类、数量、氧浓度、温度、湿度有关。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1证明起火点 (1)根据烟熏痕迹形状 判定 (2)“白点” (3)门窗上部烟痕 (4)天棚上下烟痕 2、证明蔓延方向 3、证明起火特征 4、证明燃烧物种类 5、证明燃烧时间 6 证明开关状态 7 证明玻璃被打破时间 8 证明容器或管道内是否发生燃烧 9 证明火场原始状态 10 判断死亡原因 三、烟熏痕迹的提取与固定 第三节 木材燃烧痕迹 一 木材在火灾中的变化 二、木材燃烧痕迹种类及特征 1 明火燃烧痕迹 在明火作用下,木材很快发生热分解并燃烧炭化,发生气固两相燃烧。 特征:炭化层薄、炭化层裂纹较宽、深,呈大块波浪状痕迹。 2 辐射着火痕迹 热辐射作用下,木材按照干燥、热分解、炭化、无焰燃烧、明火燃烧的次序变化。 特征:炭化层厚、龟裂严重、炭化层表面有光泽,炭化层表面裂纹随温度升高而变短。 3 受热自燃痕迹 温度不高的长时间受热过程中,木材经历长时间的热分解和炭化过程,最后发生自燃。 特征:炭化层深,有不同程度的炭化区,沿传热方向将木材剖开,可依次出现炭化坑、黑色的炭化层、发黄的焦化层。 4 低温燃烧痕迹 100~280oC左右,更低温度下的受热自燃,其热分解和炭化时间更长。 特征:具有较深的不同程度的炭化区,炭化层平坦,呈小裂纹,沿传热方向将木材剖开,可依次出现炭化坑、黑色的炭化层、发黄的焦化层。但焦化层居多。 5 干馏着火痕迹 干燥室内温度失控,没有空气时,发生热分解,析出木焦油,遇空气燃烧。 特征:炭化层深,厚而均匀,可发现木焦油。 6电弧灼烧痕迹 电弧使木材很快发生燃烧,但由于电弧作用时间短,若灼烧后未发生明火燃烧或很快熄灭,可留下灼烧炭化坑。 特征:炭化层浅,炭化非炭化界限明显,炭化可石墨化。 7 赤热体灼烧痕迹 赤热体接触木材而留下的炭化痕迹。 特征:炭化层厚薄不均,有明显的炭化坑、洞,炭化区域非炭化区界限明显。 三、木材燃烧痕迹的证明作用 1 证明蔓延速度 炭化层薄,炭化与非炭化部分界限明显,说明火势强,蔓延快。 炭化层厚,炭化 与非炭化部分界 限不清,说明火 势中等。 炭化层厚,炭化与非炭化部分有明显的过渡区,说明火势小,蔓延慢。 2 证明蔓延方向 (2)根据不同侧面炭化程度不同判断 (3)利用斜茬方向判断 (4)利用木板上烧的洞的开口判断 (5)半腰烧得特别严重时 3 证明燃烧时间和温度 根据表面特征判断 利用炭化深度计算 耐火建筑(混凝土、砖混结构) 燃烧时间:t=X/v 火场温度:T=T0+345lg(8t+1) 4 证明起火点 V形豁口或斜面的低点 可能是起火点; 天棚上的木条余烬在 火场废墟的最底部, 说明起火点在吊顶内; 5 证明起火原因 电灼烧痕迹:电气线路短路 炭化均匀,边缘明显:液体燃烧 四、木材燃烧痕迹的测量 1实际炭化深度的测量 实际炭化深度 =被火烧掉的木材厚度+实测炭化层厚度 (1)方木类计算公式 X=1/2(L1-L2)+h 式中: X—实际炭化深度; L1 —烧前方木的边长; L2— 烧后方木的边长; h —实测炭化层厚度 (2)圆木类计算公式 X=d/2-L/2+h 式中: X—实际炭化深度; d —烧前圆木的直径; L—烧后圆木的周长; h—实测炭化层深度 亦即:X=R-r+h 2 炭化导电测量 鉴定电弧灼烧痕迹 根据电阻变化比较火场温度 * * 图1:火灾前打碎,贴于地面无烟熏的玻璃碎片。 图2:火灾后打碎,贴于地面有烟熏。 常温加热 水分蒸发 热分解 炭化 燃烧 (1)根据多个木构件残余部分判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抖音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深度分析报告 .pdf VIP
- 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农业局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录用96人大全(含答案).docx VIP
- 清水河储能电站施工方案.doc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美甲产业竞争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新媒体营销》教学大纲.docx VIP
- 幼儿园小学生姓名卡片姓名贴纸.docx VIP
-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doc VIP
- 《边城》ppt.ppt VIP
- 2024凉山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发展试题及满分答案.docx VIP
- 口腔根尖周炎病例分析.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