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学习不良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特点 俞国良 罗晓路 (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2)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北京100875) 来源: 心理学报 2006,38 (1):85~91 摘 要 采用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访谈故事,比较了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儿童表情调节知识水平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性别差异不显著,组别与年级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两组儿童发展趋势相似,发展水平不同;学习不良儿童报告出较少的社会定向目标,自我保护目标得分与一般儿童差异不显著;学习不良儿童缺少根据不同人际关系类型,灵活运用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的能力,而且较少把情绪表达规则的使用和目标联系起来。 关键词 学习不良,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特点。 1 引言 情绪机能主义和关系主义认为,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规定了个体在什么情况下,对谁应该表现怎样的与社会文化期望相一致的情绪,而不管内心真实的情绪体验是什么。个体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过程,涉及到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情绪体验、外部情绪表现以及表情调节目标等一系列要素的理解与认知,是社会认知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比较,考察学习不良儿童在不同人际关系类型下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特点及其与目标的关系。 2 方法 2. 1 被试 10.5岁 15人 15人 五年级 (30人) 8.55岁 15人 16人 三年级 (31人) 6.65岁 14人 15人 一年级 (29人) 平均年龄 M 学习不良儿童 (44人) 一般儿童 (46人) 2. 2 设计 研究为混合设计, 2 (被试组别: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 ×3 (年级: 1、3、5年级) ×2 (性别) ×3(人际关系类型:同伴、父母、重要他人) ,人际关系类型为被试内变量,其它变量为被试间变量。 2. 3 材料 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访谈材料。本研究的测验任务选用了Saarni和Jones等所使用的测量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失望情境研究范式,结合我国文化背景,经过前测修订而成,共包括6个访谈故事。6个访谈故事包括三种人际关系类型,分别是同伴,重要他人(如老师)以及父母。 2. 4 研究程序 (1)施测CRT瑞文智力测验,查阅学生成绩档案。选取最近一次期末考试语文和数学成绩作为学绩测验结果,访谈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请他们根据学习不良的操作定义确定学习不良儿童,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训练儿童使用情绪图片程序。采Jones设计的情绪图片程序,以保证儿童能够有效区分主人公的情绪体验与情绪表现。 (3)个别访谈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把6个故事做成6张卡片,儿童随机抽取一个,由主试陈述内容,然后由被试复述,确保被试能真正理解。听完每个故事,儿童要指出主人公内心真实情绪感受的图片,然后给主人公空白的面部放上一张外部表情图片,并解释表现这种情绪的原因。根据儿童的反应归入自我保护或社会定向目标。访谈过程录音。随机选取样本的25%,由两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分别独立编码,表情调节知识、自我保护目标和社会定向目标的评分者信度分别为0.95, 0.90, 0.92。用SPSS 10. 0进行统计处理。 2.66±0.20 3.05±0.17 2.99±0.22 合计 2.80±0.35 3.40±0.30 3.13±0.38 5 3.25±0.34 3.69±0.29 3.63±0.37 3 1.93±0.35 2.07±0.30 2.20±0.38 1 一般儿童 2.07±0.21 2.38±0.18 1.95±0.22 合计 2.80±0.35 3.40±0.30 2.60±0.38 5 2.13±0.35 2.73±0.30 2.40±0.38 3 1.29±0.36 1.00±0.31 0.86±0.39 1 学习不良儿童 3父母 2重要他人 1同伴 人际关系类型 组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