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研究现状和展望.pdfVIP

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研究现状和展望.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治水 1 危北海 2 (1 解放军第 211 医院中医科;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研究所 150080 ) 摘要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防治研究的主要进展,表现为:胃、十二指肠 溃疡研究从传统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治疗发展到中药杀灭 HP ,改善胃粘膜微循环 和改善胃粘膜功能。CAG 治疗提出了清热解毒、活血凉血药物抑制HP 、促进胃粘膜急性炎 症消退或恢复;健脾益气、理气化瘀解毒促使萎缩粘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逆转;健脾 益气、酸甘化阴或甘寒养阴促进胃酸分泌和增加胃粘膜屏障功能。FGID 研究发现活血理气 中药具有促胃动力作用,润肠通便和消食导滞中药有促进肠道运动作用,通腑攻下药物有增 强胃肠道收缩和蠕动作用,健脾益气中药对胃肠平滑肌活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理气行滞药 可降低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对炎症性肠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和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 床治疗研究也均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展望 21 世纪中西医消化病学 的发展主要是思维和观念的创新,要充分利用最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为创造中西医结合新 消化病学而努力工作! 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消化疾病的中西 医结合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十分活跃,笔者对“十五”期间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研究现状和 “十一五”学科发展展望作一评述,以期对未来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的发展为同道提供借鉴参 考。 1、我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研究的现状 1.1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研究 20 世纪 70 年代 H2 受体拮抗剂问世,80 年代质子泵抑制 剂的临床应用,使消化性溃疡(PU )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83 年幽门螺杆菌(HP ) 的发现,开辟了 PU 治疗的新方法,在理论认识和临床治疗上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目前 PU 的近期治愈率可达 90%左右,近期复发率降至 5% 以下。近年来,广大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 工作者已总结出了一套治疗 PU 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①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现 已发现部分中药有上述药理作用;②控制HP 感染,目前有标准三联或四联方法,丹参、川 连、乌梅等单味中药和复方制剂对 HP 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③活血化瘀、改善胃粘膜血液 循环;④保护胃粘膜功能。本专业委员会危北海、姚希贤、李家邦等教授对比做了大量的临 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他们研制的四黄调胃汤、灭 HP 胶囊、健胃愈疡颗粒等在临床均取得满 意疗效。 1.2 慢性胃炎研究 慢性胃炎在胃病发病率居第一位,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和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后者可出现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因为有一定癌变 倾向,所以国内外对此病都很重视。目前,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逆转为国内 外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现代医学对胃酸分泌的调节、胆汁反流的控制、胃蛋白酶抑制、 HP 的清除和炎细胞浸润的减轻都有较好治疗方法,但对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的逆转非常困难。近年来,许多专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探索,已总结出了一些非常好 的治疗方法:①清热解毒、活血凉血药物抑制 HP 、促进胃粘膜急性炎症消退或恢复;②健 脾益气、理气化瘀解毒促使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逆转;③健脾益气、酸甘化 阴或甘寒养阴促进胃酸分泌和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张万岱教授发明的“三九胃泰”,杨春波 教授研制的“荆花胃康胶囊”,张琳教授研制的“ 胃尔康”,毛水龙教授发明的“ 胃炎康”等新药 在临床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 幽门螺杆菌研究 HP 发现已有 20 余年历史,虽然传统中医药治疗胃脘痛已有数千 年的历史,但是在我国近 10 余年才对 HP 感染引起广泛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 ①HP 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感染 HP 后,它可以引起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萎 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根除HP 感染是减少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手段; ②HP 感染学说导致了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和治疗策略变化的革命;③HP 是胃癌发生 1 个 重要致癌因子;④MALT 淋巴瘤的发生与 HP 密切相关;⑤HP 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有一 定关系。我会专家研究发现,HP 感染患者初起时热证多于寒证,实证多于虚证,证型演变 规律为脾胃湿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