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O形密封圈,o型密封条,密封圈规格型号,耐高温o型圈,密封圈,o型密封圈国家标准,o型密封圈沟槽尺寸,o型密封圈规格,y型密封圈,o型圈

O形密封圈 O形密封圈 •1.1 概述 •1.1 概述 •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圈 为O形密封圈,简称O形圈 •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圈 为O形密封圈,简称O形圈 •压缩性密封圈具有自封能力,密封良好 •压缩性密封圈具有自封能力,密封良好 5 5 • 工作压力:1.33×10 Pa~400MPa •工作压力:1.33×10 Pa~400MPa •温度范围:-60~200C ° •温度范围:-60~200C ° •可动、静密封 •可动、静密封 •可单独、组合使用 •可单独、组合使用 • 广泛应用液、气压系统 •广泛应用液、气压系统 1.1.1 O形密封圈特点: 1.1.1 O形密封圈特点: • 1)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 1)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2)制造工艺简单 •2)制造工艺简单 •3)拆装方便 •3)拆装方便 •4)用静、动密封 •4)用静、动密封 •5)可单独、组合使用 •5)可单独、组合使用 •6)单O形密封圈可双向密封 •6)单O形密封圈可双向密封 • 7)动摩擦力小 •7)动摩擦力小 •8)价格低廉价 •8)价格低廉价 1.2 O形密封圈密封原理 1.2 O形密封圈密封原理 O形密封圈密封依靠密封圈弹 O形密封圈密封依靠密封圈弹 性变形在密封接触面上形成接 性变形在密封接触面上形成接 触压力,当接触压力>被密封 触压力,当接触压力>被密封 介质的内压,则不发生泄漏, 介质的内压,则不发生泄漏, 当接触压力<被密封介质的内 当接触压力<被密封介质的内 压,则发生泄漏。 压,则发生泄漏。 1.2 O形密封圈密封原理 1.2 O形密封圈密封原理 • 1.2.1 O形密封圈静密封原理 • 1.2.1 O形密封圈静密封原理 由于O形圈是弹性体,O形圈被压缩产生 由于O形圈是弹性体,O形圈被压缩产生 作用力,作用在O形圈沟底与偶合面上。接 作用力,作用在O形圈沟底与偶合面上。接 触力叠加在工作压力产生的接触力上时,当 触力叠加在工作压力产生的接触力上时,当 总的接触力工作压力时,则不会泄露,反 总的接触力工作压力时,则不会泄露,反 之会泄露。 之会泄露。 工作压力叠加在接触压力上,而形成的密 工作压力叠加在接触压力上,而形成的密 封作用称为“ 自封作用” 。自封作用与接触面 封作用称为“ 自封作用” 。自封作用与接触面 的关节度、沟槽密封间隙、沟深等有关。 的关节度、沟槽密封间隙、沟深等有关。 1.2 O形密封圈密封原理 1.2 O形密封圈密封原理 • 1.2.2 O形密封圈往复运动密封原理 • 1.2.2 O形密封圈往复运动密封原理 O形密封圈在往复运动情况下,是靠 O形密封圈在往复运动情况下,是靠 自密封来实现的。由于处于往复运动,流 自密封来实现的。由于处于往复运动,流 体工作压力是从O形圈两侧交替施加。当 体工作压力是从O形圈两侧交替施加。当 接触力工作压力时,则不会泄漏,反之 接触力工作压力时,则不会泄漏,反之 会泄漏。 会泄漏。 密封效果以逐渐、往复速度、介质粘 密封效果以逐渐、往复速度、介质粘 度、介质压力以及O形圈材质硬度有关。 度、介质压力以及O形圈材质硬度有关。 1.2 O形密封圈密封原理 1.2 O形密封圈密封原理 1.5 2 1.5 2 Q ∝D r · U F (P)/ F (H) Q ∝D r · U F (P)/ F (H) 式中:Q——泄漏量,ml/h; 式中:Q——泄漏量,ml/h; D——轴

文档评论(0)

good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