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 货币市场 第三节 资本市场 第四节 其他金融市场 第五节 国际金融市场 第六节 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功能及有哪些类型的金融市场。 本章重点:金融市场的功能 货币市场 证券市场 外汇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性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五、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性 1.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之所以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场所,是因为只有这样才与市场的一般含义相吻合;之所以同时又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机制,是因为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既可以在固定场所进行,也可以不在固定场所进行,如果不在固定场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融资机制。 金融市场上资金的运动具有一定规律性,它总是从多余的地区和部门流向短缺的地区和部门,其运动轨迹如下页所示: 2.金融市场的特性 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金融市场有其自身的特性。 第一,交易对象具有特殊性。普通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普通商品,而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则是形形色色的金融工具。 第二,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同一性。普通商品市场上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的,而金融市场上交易对象的使用价值则往往是相同的,即给金融工具的发行者带来筹资的便利,给金融工具的投资者带来投资收益。 第三,交易价格具有一致性。普通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五花八门的,而金融市场内部同一市场的价格有趋同的趋势。 第四,交易活动具有中介性。普通商品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往往是直接见面,一般不需要借助中介机构,而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大多要通过金融中介来进行。 第五,交易双方地位具有可变性。普通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双方的地位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如个人或家庭,通常是只买不卖,商品生产经营者,通常是以卖为主,有时也可能买,但买的目的还是为了卖。而金融市场上融资双方的地位是可变的,此时可能因资金不足而成为资金需求者,彼时又可能因为资金有余而成为资金供应者。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间接融资:盈余单位把资金存放(或投资)到银行等金融中介中去,再由这些机构以贷款或证券投资的形式将资金转到稀缺者手中. 直接融资:稀缺单位直接在证券市场向盈余单位发行某种凭证,如债券或股票,当盈余单位花钱向稀缺单位购买这些凭证时,资金就从盈余单位转到了稀缺单位。 1981年1月,国务院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确定从1981年开始,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1981年,中国首次发行国库券,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年息4厘,自发行第6年起分5年作5次偿还本金。当时规定,国库券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 1983年初,江西某铜矿员工王嘉锡整理自己去年的收入情况时,发现抽屉里的国库券已经有了100多元。 这些国库券,都是单位当作工资“摊派”发下来的。当时,他的月工资为43.5元。 1984年,辽宁省锦西县刀具加工专业户王书田(右一),把原拟盖新房用的10000元积蓄,一次认购了国库券。当年,购买国库券被认为是爱国的表现。新华社资料图片 为了减轻发行压力,1988年4月开始,财政部在全国7个大城市试点,允许国债买卖,让老百姓手里的国库券得以兑现。6月又放开了54个大中城市,1991年3月,放开城市扩大至全国约400个城市。 这一政策,在方便百姓的同时,却导致了国库券交易“黑市”的产生。 由于个别城市之间的国库券价格存在价差,比如在上海的价格是112元,而在合肥可能是98元,要是在合肥收卖到上海,这不就能赚14块钱么?在当时,这相当于半个月的工资。于是,有些人就开始当起倒腾国库券的票贩子,在低价地区收国库券,然后到高价地区抛售以获利。 到了1990年,国库券发行“可以说已到了山穷水尽”。 而李青原认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国库券发行,只有二级市场却没有一级市场。 因此,当时的“联办”建议财政部推行国库券承购包销(即用批发团购的方式对外发售国库券,而不像从前那样面对成千上万的单位和个人零散销售)。 1991年,高坚调任国债司副司长。上任后,他也觉得原来单靠行政摊派的发行方法必须改革。在他的推动下,国库券承购包销得以启动。 经过财政部与央行的协调,当年,占总发行量1/4的100亿国债,通过70家证券机构包销,中国国债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