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解析题解题思路与方法.ppt
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一)材料解析题的结构 阅读下列史料:“何以异于昔人海国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士谭(谈)西洋,引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回答: 上文出自何书?作者是谁?是受谁的委托而编写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这部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四步曲 读材料(语文阅读分析法) 准确答题 (七大注意法) 形成答案的素材:材料、教材、递进关系、思维能力 材料为主,所学为辅,论从史出 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克服思维定势 史学观点的运用 答题的完整性、格式化和序号化 答案准确简明扼要和运用学科语言(求简求全) 解题技巧中五种较为常用的具体方法: 挂靠法:初步接触材料后,应将材料与相关历史知识挂靠起来。 提要法:对于记述性材料,关键是要从中提炼出要点。 钩玄法:对于论说性材料,关键是要提炼出其中的观点、看法。 发微法:在提要、钩玄的基础上,往往还要讲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 正反法: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作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简要列出理由,经比较后筛选出一种看法作为答案。 材料解析题的三种基本类型 (一)文字材料型 (二)表格材料型 (三)混合材料型 一、文字材料型 ]1995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 材料1: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办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玩提议创用汽机,咸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及改创缫丝小机,以利于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尤普。卒之风气日开,南、顺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百数家…… ——摘自《南海县志》卷12 材料2: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反对的理由,……第二个理由因男女在同一个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摘自1874年《捷报》卷12 通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后,可确定两段材料的中心是讲南海的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及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并可与课本“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这部分内容挂钩。 (二)表格材料型及一问一答式材料题 1996年全国历史高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 1、说明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通读材料后,通过材料出现的时间和设问部分,便可确定此题是围绕本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的变化及其对经济格局的影响这一中心内容而设计的。并可因此而挂靠课本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一部分内容 (三)混合材料型 1996年全国历史高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枳和谷物、皮棉产量 回答:①根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②据材料二,比较1941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③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它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简述理由。 设问①侧重用“挂靠法”来解决。初步接触材料后,把材料提供的事件:大生产运动,时间:1941—1944年,地点:陕甘宁边区,材料一的论述人:毛泽东等有效信息与教材的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相持阶段困难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挂靠起来,这是解答设问①的突破口。解题时首先抓住“在当时”这一时间界定,结合所学课文中1941年至1942年抗日根据地的困难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当然,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设问要求的“以农业为主体”这一新情景独立思考,不能以课本的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来代替设问要求的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的特殊意义,切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