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专题四单元练习.docVIP

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专题四单元练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专题四单元练习.doc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北宋与辽、西夏交战中,连遭败绩,其原因有(  ) ①北宋兵员不足 ②军队素质低下 ③将帅权力太大④将帅指挥受阻多 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 2.造成北宋政府财政困难的原因不包括(  ) A.地主隐瞒占有的土地B.宋太祖对行政制度的改革 C.“澶渊之盟”的签订D.集中军权于皇帝,分散将领权力 3.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官僚占有大量土地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4.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是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在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它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 5.(2011年平阴一中月考)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  ) A.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B.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恩荫”做官 C.裁并州县,减轻徭役D.改革科举,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6.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②有利于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 D.市易法 8.(2011年启东检测)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  ) A.市易法 B.方田均税法C.均输法 D.募役法 9.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健,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10.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措施过多,没有切中时弊B.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C.触犯官僚,遭到强烈反对D.君主易位,保守派上台主政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2:(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3: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例)?这两项改革措施分别是为了改变北宋怎样的局面?(5分) (2)结合材料2、3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5分) (3)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主要原因和真实意图。(5分) (4)对于是否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为什么?(5分) 12.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2:(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2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8分) (3)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一、选择题D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