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文学名著《红楼梦》1-10回小测.docVIP

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文学名著《红楼梦》1-10回小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考语文-文学名著《红楼梦》1-10回小测.doc

班级: 姓名 座号 总分 一、填空。 (每空1分) 1.《红楼梦》又称《 》,它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_。该书以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最早的传播者和评点人是    ,所谓的“脂评本”就是指由他评点的《红楼梦》抄本。 3.《红楼梦》中涉及到贾府五代人,即“ ”字辈、“代”字辈、“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 4. 贾雨村本是一个穷儒生,寄居在 内。因为 赠银,考得进士,任了知府。不久因贪酷被革职,后在贾政的帮助下复职了,在薛蟠殴伤人命的案子里,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5、《红楼梦》中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写的人是 。 6、《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__________; 7、宝黛初会二人一见如故,宝玉知道黛玉无字,便送给她“ ”二字。 8、林黛玉的父亲是林如海,乃是前科的 。她的母亲是贾敏,是贾母的女儿。她因为母亲仙逝 (地方)而来到贾府。她到了贾府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故总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9.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 走失了。甄家连遭不幸,一日听到跛足道人吟唱 ,从此顿悟,随疯道人出家去了。 10、“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是挂在 的对联。 1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指的是 。请写出这个人物的判词 , 。 , 。 12、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闻到的奇香叫     ,饮的仙茶叫   ,品的酒叫   ,听的歌曲名叫《    》。 13.“枉与他人作笑谈”出自 的判词。《红楼梦》中警幻仙姑所介绍的乳名“兼美”的人物是秦可卿。 14、“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15、宝玉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其中,妙玉的判词是 , 。 , 。 16、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带着她的孙子 ,先找的是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后差点误把 认作琏二奶奶。最后从王熙凤那里得了二十两银子。 17.《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 18、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宝玉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 , 。 19.曹雪芹在第五回《终身误》中对两个人物的行为表现、性格倾向加以比较,作了一个初步概括:“山中高士晶莹雪”指的是 ;“世外仙姝寂寞林”指的是 。 20. 贾宝玉有一块“通灵宝玉”,上面镌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薛宝钗有一把金锁,上面也有八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1、《论语》选段: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 ,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2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 为中心。 二、简答题(每题5分) 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