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现实语境下讯问僵局的成因.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现实语境下讯问僵局的成因.ppt

浅析现实语境下讯问僵局的成因 讯问僵局的概念 讯问僵局是指在讯问中讯问人员与犯 罪嫌疑人形成一种严重的对立局面。[1] 讯问僵局是指讯问中讯问人员与犯罪 嫌疑人之间观念、立场、意志、情绪上一 种严重的持续的对立局面。[2] [1] 徐加庆:《讯问僵局的成因及化解》,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51页 [2] 李金秀、徐加庆:《讯问僵局的成因及化解》,中国刑事警察2004年第2期,第35页 讯问僵局的概念 僵,“事情无法转圜或难于处理”[1] 局,“形势”[2] 讯问僵局是指在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因利益冲突或其他相关因素而导致犯罪嫌疑人不愿意或不能如实供述进而双方之间相持不下的局面。 [1] 《辞海(缩印本)99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版,第746页 [2] 《辞海(缩印本)99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版,第3042页 讯问僵局的成因 A detective B suspect C space D time 讯问僵局的成因 讯前工作不够细致是讯问僵局产生的导火索 讯问过程是讯问僵局形成的核心要素 案件前期的侦查工作 讯前准备工作不细致 讯问主体对讯问僵局形成的影响 讯问客体对讯问僵局形成的影响 讯问的环境情境因素是讯问僵局 的产生诱因 案件前期的侦查工作 受 案 现场勘查 侦查行为 抓捕过程 讯前准备工作不细致 讯问力量组织不恰当 案件情况了解不全面 犯罪嫌疑人实际心理与我们分析相悖 讯问突破口选择不恰当 讯问计划制定不可行 讯前突破口选择不恰当 “任何一个审讯高手都绝对不会有固定的程式,但使用的每招每式又绝对不会脱离程式的精髓。”[1] [1]季中棠著:《世纪特大黄金走私案侦审始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0页 讯问主体对讯问僵局的影响 讯问主体的自身业务素质能力 讯问主体留给讯问客体的第一印象 讯问主体轻视犯罪嫌疑人 讯问主体讯问策略方法不当 讯问主体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 讯问主体对讯问僵局的影响 讯问主体留给讯问客体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也叫做首因效应,是指一个人同他人初次接触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它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感知,进而取得对他的动机、情感、意图等方而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印象。对某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解释。[1] [1]师曙光:《“第一印象效应”浅析》,《太原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6卷第3期,第31页 讯问主体对讯问僵局的影响 讯问主体轻视犯罪嫌疑人 凭什么战胜对手?是因为自己会讲,是因为 自己的智商比对方高? 如果一个审讯员抱着这样的想法上审讯台, 他肯定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审讯员。 优秀的审讯员必须高度重视对手,必须充分 利用一切优势条件,才有可能战胜对手。 [1]季中棠著:《我所经历的形形色色的案件——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季中棠办案手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审讯员并非一定比对手会讲。我们的对手中 有一些人的智商相当高。在平等条件下较量,我 们甚至可能不如对手。 讯问主体对讯问僵局的影响 讯问主体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 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人民出版社版,第17页 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 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对付敌人 可以这样,对付同志,对付朋友,绝不能用这个 方法。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讯问主体对讯问僵局的影响 讯问主体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 1987年6月发生的赵**杀人案。初审时,赵犯存有侥幸心理。审讯过程中,审讯人员动用了警绳、械具。并且,在追问赵犯被褥上的血迹来源时,赵犯谎称是例假所致。此时审讯人员使用了不文明的用语,诘问她“你来例假和别的女人不一样?你来例假能像水龙头一样,喷的墙上、被褥上到处都是吗?” 由此赵犯抗拒审讯149次,达半年之久。 曲玉斌著:《刑侦方略新探》,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页190~191 讯问客体对讯问僵局的影响 所谓的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 成的印象。[1] [1] 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8页 有罪的犯罪嫌疑人对僵局形成的影响 无罪的犯罪嫌疑人对僵局形成的影响 结语 翻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