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和魂汉才_源氏物语_对汉文化的吸收.pdf

_和魂汉才_源氏物语_对汉文化的吸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和魂汉才_源氏物语_对汉文化的吸收.pdf

第18卷第4期 三 明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2001年12月 Vol 18 No4        J OURNAL OF SANM IN G COLL EGE       Dec 2001 “和魂汉才” ———《源氏物语》对汉文化的吸收 王 彦 彦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 , 福建 三明  365004) [ 摘要] 以叶渭渠先生分析日本吸收外来文化时所指出的“和魂汉才”的模式为根据,分析紫式部在创作《源 氏物语》时对汉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方法。 [ 关键词] “和魂汉才”; 《源氏物语》;紫式部 ;汉文化 ( ) [ 中图分类号] I31307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671 - 1343 2001 04 - 0064 - 05 日本文学是在本土文学的内部发展和同外来文学进行交流这二者的联系中“发挥其内在 ① 发展的自律性和外在交流的主体性 ,从而形成其民族的、地域的、整体的特色。” 其中外来文 学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采用“冲突、并存、融合”的模式接受外来文学 ,使 之成为日本本土文学再创造和发展的催化剂。在日本文学史上 ,无论是古代在吸收汉文化后 还是近现代吸收西方文化后都出现文学创作的高峰 ,显现了崭新而富有魅力的文学面貌。 桑原武夫说过 :“日本文化无疑是由中国文化的卤汁点成的”最早对日本文化产生影响的 是汉文化。在经历了本土文化对外来的汉文化从好奇到冲突等一系列过程之后 , 日本人找到 ( ) 了“日本式的吸收法 ,即按照日本式的爱好来学 ,然后全部日本化”川端康成语 。紫式部也说 ( ) “凡人总须以学问即汉学 ———作者注 为本 ,再具备和魂而见用于世 ,便是强者”,形成了“和魂 汉才”的观念。她的小说《源氏物语》正是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统一独特的日本美 ———物哀美的 理念 ,成为将汉文化“和风化”并走向成熟的标志。 《源氏物语》创作于11 世纪平安时代中期 , 以贵族公子光源氏追逐女色的爱情生活作为明 线 , 以他的政治生活为暗线,通过人物一生的活动来揭示当时社会的罪恶 ,写出一部平安朝贵 族的衰落史。 作者紫式部出身于书香门第 ,她的父亲擅长汉学和和歌。在环境的熏陶之下 ,她的汉学造 诣在当时是众所公认的 , 曾经被召到宫中为当时的皇后讲解白居易的诗文。她的汉学修养综 合体现在小说《源氏物语》中。据统计书中引用白居易的诗达 47 篇 ,次数多达百余次 ;此外还 引用了《史记》、《汉书》、《战国策》等汉学典籍。紫式部对汉学典籍的运用并不是简单地照搬 , 而是立足于本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心理之上 ,亦即将“和魂”注入“汉才”。这一融合体 现于作品的内容、创作手法、思想等多个方面 ,使得作品呈现出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源氏物语》与白居易诗文的关系是人所共知的,仅《长恨歌》一篇就为作者提供许多创作 灵感和新鲜的写作手法。我们即以此为例 ,看《源氏物语》是怎样在艺术内容上将汉文学“和风 [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王彦彦 1972 - ,女 ,福建三明人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助教。 64 化”的。 紫式部在创作中善于借用《长恨歌》的艺术形象、典故来描写人物的有爱情悲剧。有时是 直接引用诗句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在《葵姬》这一回中 ,源氏因怀念死去的妻子 ,在纸上写下 “旧枕故衾谁与共?”并在旁边附有诗歌“爱此合欢榻 , 依依不忍离。芳魂泉壤下 , 忆此更伤 ② ( ) 悲。” 又在写有“霜华白”应为“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