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废水生物处理,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废水处理方法,废水处理,废水生物处理原理,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废水生物处理书,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废水生物处理ppt
第四讲 废水生物处理工程 一 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一些概念 二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二) 好氧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 提问:菌胶团有哪些功能? ① 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物; 菌胶团是细菌的存在形式,细菌占到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总量的99%, 有107~108个/ml ,他们是生物处理的主力军,一旦菌胶团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则活性污泥法对有机物去除率明显下降,甚至无去除能力。 ② 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例如菌胶团本身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场所;菌胶团中的细菌可以去除毒物、自身作为动物食料。 ① 粘性多糖的粘着作用 很多细菌荚膜相互间粘着时就会形成一个由许多细菌共有的大荚膜,当细菌进入壮年后,细菌分泌的的粘稠多糖聚合物增多,更加速了细菌大荚膜的增大,这样就形成了菌胶团的雏形。 提问:这些纤维素从何而来? 细菌的胞外分泌物 ③ 原生动物分泌的胞外粘液的粘着作用; 实验证明小口钟虫、累枝虫和尾草履虫等纤毛虫能分泌一些促进凝聚的糖类,在促进自身粘附在活性污泥上的同时,加速菌胶团的进一步增大; c. 菌胶团中的细菌 菌胶团中的细菌来源于土壤、水。它们多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如动胶菌属和丛毛单胞菌属,它们可占70%,生活污水好氧处理时菌胶团中的主要细菌见下表 B.活性污泥中的其它微生物 在菌胶团上层居住的是放线菌、真菌及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它们的数量相比较细菌而言要少得多,通常包括少量的球衣菌、诺卡氏菌、发硫菌、头孢霉、地霉菌、酵母菌等,以及原生动物中的钟虫、盖纤虫、等枝虫、草履虫和原生动物中的轮虫。这些微生物与菌胶团细菌构成了稳定的生态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它们的种类、数量随营养条件(废水种类、化学组成、浓度)、温度、供氧、pH等环境条件改变也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 (三) 好氧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作用机理 好氧活性污泥的净化作用机理见下图好氧活性污泥吸附和降解 A 不凝聚 C 污泥膨胀 3 什么是生物膜? 4 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 (六)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进展 1 活性污泥系统的进展 (六)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进展 三 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一)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参加的微生物 四 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一) 水体的富营养化 (二) 废水的生物脱氮 (二) 废水的生物脱氮 (2)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 (三) 废水的生物除磷 厌氧-好氧除磷工艺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本系统的特征: 反硝化反应器在前,BOD去除、硝化两项反应的综合反应器在后。 分硝化反应以原废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 硝化反应器内的含有大量硝酸盐的硝化液回流反硝化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脱氮。 在反硝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碱度可补偿硝化反应消耗的碱度的一半。 流程简单,不需外加碳源,建设费用与运行费用较低。 本系统的不足: 处理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氮,若沉淀池运行不当,不及时排泥,在沉淀池内产生反硝化作用,污泥上浮,处理水中恶化。 须加大内循环回流才能提高脱氮率——运行费用高。 ■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多种有明显除磷能力的细菌,统称除磷菌,如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在有氧环境中可超量摄取磷。 ■一般细菌细胞中磷占2.3%。而除磷菌可摄取约为正常需要10倍以上的磷。 磷常以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 1 参与生物除磷的微生物 2 废水的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及实质 利用聚磷菌一类的细菌,过量地、超出其生理需要地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储存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分两步进行: 聚磷菌的放磷(厌氧条件) 聚磷菌的磷过量摄取(好氧条件) 聚磷菌的放磷(厌氧) ATP 聚磷菌细胞内的 聚磷酸盐分解 PO43- 废水中 脂肪酸 PHB、糖原 储存在细胞内 PHB 聚β羟基丁酸 聚磷菌的磷过量摄取(好氧) 细胞内的PHB分解 ATP 废水 磷 聚磷菌 聚磷酸盐 储存在细胞内 好氧时摄取的磷多于厌氧时释放的磷 (2)AB法废水处理工艺 又叫吸附-生物降解(Adsorption Biodegradation)工艺的简称。德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创的。 格栅 沉砂池 中间沉淀池 吸附池 曝气池 二次沉淀池 预处理段 A段 B段 回流污泥 回流污泥 AB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原废水 处理水 2 生物膜法的进展—— 生物流化床 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废水处理构筑物。 采用相对密度1的细小惰性颗粒(砂、焦炭、陶粒、活性炭等)为载体,微生物生长于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废水(先经充氧或在床内充氧)自下向上流动,使载体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