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雨 巷 戴望舒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运用拓展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932年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解放后在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诗人戴望舒 朗诵欣赏   具有音乐性是诗歌的语言特点。请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说说诗歌的音乐性是怎样形成的。   诗歌的音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选字注意平仄(这在格律诗中要求十分严格):   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二是每句有一定的节奏:   古典诗歌:四言一顿两拍,五言两顿三拍,七言三顿四拍   现代诗歌:语法停顿+标点停顿+换行停顿 切忌破读 三是一般都要押韵:   韵脚上必用同韵字,即韵母相同的字。   三者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和谐悦耳。     试对《雨巷》第一节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课后对全诗进行节奏划分,标出韵脚,反复朗读,熟读为诵。 语法停顿+标点停顿+换行停顿 《雨巷》共由七个诗段构成,这七个诗段是按照什么顺序结构而成的?这样的结构,对诗歌意境的营造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希望 逢着 忧愁 哀怨 彷徨 冷漠 凄清 惆怅 静默 走近 飘过 走尽 消了 散了 希望 飘过   诗人以与希望中的丁香姑娘邂逅的过程为顺序结构七个诗段。   寂寥悠长的雨巷,在雨巷中彷徨的独行者,还有那个希望中的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以及二人的邂逅与离散,构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意境。   这个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孤独迷惘伤感又有期待的的情愫,并给人一种梦幻幽深而又凄美的审美感受。   诗人为什么要在诗中塑造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这个意象的出现,体现了望舒新诗的什么特点 代赠(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枇杷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浣溪沙(南唐·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点绛唇 素香丁香(宋·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去。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新瓶装陈酿 借丁香这一传统意象 抒发心中的愁怨 将西方诗歌的象征主义手法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完美结合 为中国新诗创作开拓了一条新路   《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是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的反映。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望舒正是借鉴了象征主义的手法,通过虚构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来折射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哀怨。 自我说 理想说 姑娘说 自我说   望舒心中的愁怨无人倾诉,只能在诗歌中塑造一位“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来作为自己孤独心灵的折射对象。望舒的愁怨缘何而来?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时年22岁的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 再别康桥 徐志摩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运用拓展   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他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1918年到1922年,先后留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gi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