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第三章 近代科学革命.ppt
二、近代两次科学革命的内容和特点 (一)第一次科学革命 (1543—1755) 1、第一次科学革命的内容 (1)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2)维萨里《人体的结构》 (3)牛顿建立了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完成了自然科学理论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创立了经典力学. 2、第一次科学革命的特点 (1)近代科学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上历史舞台,争得了崇高的社会地位。 (2)近代科学作为一种实验科学,在实验与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实验方法、数学方法、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 (3)近代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率先在欧洲国家确立起来,开创了科学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二)第二次科学革命(1755—1895) 1、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内容 (1)掀起了从自然界的状态研究转向过程研究的自然科学革命。 (2)做出了揭示自然界运动形式普遍联系的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3)创立了揭示无机界和有机界联系的有机化学,完成了物理学第二次理论大综合的电磁理论 。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a.天文学——宇宙 “星云说” :康德_拉普拉斯 b.地质学——关于岩石的成因:“水成说”和“火成说” 关于地质变化形式:灾变论、渐变论 c.生物学——细胞学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 生物进化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d.物理学—— 热力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迈尔、焦耳 电磁学: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理论; 光学:光的本质:牛顿的粒子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 e.化 学—— 元素概念的提出,化学的建立; 氧化理论的建立,化学走上科学; 原子分子论; 有机化学:尿素的人工合成 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 元素周期律:1869年前后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等人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1)这次科学革命同第一次技术革命相交织而同步进行。 (2)这次科学革命席卷欧洲大陆,扩大了科学的社会影响,出现了科学劳动与直接生产劳动的明显分化,产生了一支科学家队伍,科学开始制度化和社会化。 (3)这次科学革命是自然科学从思想、方法和体系的全面变革,导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三、近代两次技术革命的内容和特点(一)第一次技术革命 1、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内容 1、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内容 2、第一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p54 (二)第二次技术革命 1、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内容 2、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p56 近代两次产业革命比较 1、科学技术的作用 生产→技术→科学 科学→技术→生产 2、产业结构的变化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 3、工业部门内部结构 轻工业→重工业 * * 第三章 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一、近代科学技术兴起的背景 七个因素 二、近代两次科学革命的内容和特点 (一)第一次科学革命内容和特点 (二)第二次科学革命内容和特点 三、近代两次技术革命的内容和特点 (一)第一次技术革命内容和特点 (二)第二次技术革命内容和特点 星云说 渐变论 能量 守恒与 转化 尿素 细胞 学说 生物 进化论 电磁 理论 元素 周期律 天文学 地质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发展演化的 2、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特点 具体内容 (1)纺织技术 (2)蒸汽机技术 (3)机器制造技术 (4)钢铁冶炼技术 (5)交通运输技术 (6)化工技术 5、跃迁性和累积性 1、自然性和社会性 3、中立性与价值性 4、主体性和客体性 (三)技术的属性 2、物质性和精神性 (1)纺织技术(纺织技术体系) 1733年 凯伊: 飞梭(织)—— 引起“纱荒” 1765年 哈格里沃斯:多轴纺纱机 “珍妮机” ——纺织平衡 1779年 克伦普顿:纺线“骡机”——纺织不平衡 1785年 卡特莱特: 水力推动的卧式自动织布机——纺织平衡 一系列与纺织配套的机器发明,实现了纺织行业的机械化,并带动了毛纺织业、造纸业、印刷业等相关行业的机械化浪潮,形成了机器与动力不足的矛盾 。 蒸汽机技术 1695年法国丹尼斯·巴本 ——活塞蒸汽机 1698年英国托马斯·萨弗里——蒸汽抽水机 1705年英国托马斯·纽可门——常压蒸汽机 1763年英国瓦特——冷凝蒸汽机——“比热”、“潜热”改进蒸汽机。从1765年到1790年,瓦特进行了一系列发明: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