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创造与创新的思考.doc
关于创造与创新的思考
许映建
素质教育究竟应该把与创造、创新有关的教育活动,界定为“创造教育”还是“创新教育”,这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学者将它归结为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创造和创新含义不同。创造的意思是原来没有的,通过创造,产生出新的,可以称为‘无中生有’;而创新则是指对现有的东西进行变革,使其更新,成为新的东西,可以称为‘有中生新’。另一种看法是,创造和创新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指通过革新、发明,产生出新的思想、技术和产品。所以,在现实中提创造教育或创新教育,提创新能力或创造能力,可以视为同义语。”⑴
根据《辞海》的解释,“创造”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例如《国语·周语中》有: “ 以创制天下”;《韦昭》注曰:“创,造也。为天子造创制度。”在英语中对应的单词通常是Create(动词)或Creation(名词),它突出地表现在“首创”和“前所未有”之上。至于“创造”与“创新”之间的联系,林崇德先生就明确指出:“创造性最重要的表征是创新,因创新是知识价值的核心,越是高创新的知识,其价值也就越高。” 按照这种诠释似可以认为:“创造”概念包含着“创新”。既然“创造”具备了新颖、独特的属性,那么表征“创造”核心价值的“创新”,就更应该表现出“首创”和“前所未有”的特点,这是不言而喻的。“首创”“前所未有” “创新”的定义,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指称更宽泛,它包容了“前所未有”,也包容着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 “创新”并不同等于“创造”,“创新”的概念包含着“创造”而不是相反。人们通常所说的“创造”,属于最高层次的“创新”。认为,发明家未必是创新者,只有企业家将发明引进经济系统,发明者才成为创新者,因而社会生产的中心是创新,是扩大再生产。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创新”与“创造”的关系,即:创新=创造+开发。我们以为,无论从概念的外延内涵,还是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分析,。首先,既可表现为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等无形,也可以指新技术、新发明、新工艺、新作品等有形其次它包容了“前所未有”,也包容着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三种不同层次的要素,“前所未有”当然是创新,但“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也是创新。例如,知识经济的代表人物比尔·盖茨就多次被人讥讽为没有自己的原创产品:其起家的BASIC语言并非自己发明,为他带来滚滚财源的当家产品DOS是从其他公司所购,Windows则借用了施乐公司和苹果公司的技术, IE浏览器源于网景公司的创意,Office办公系统的多数组件均出自于微软收购的公司。 微软公司虽然没有自己的创造,但他们善于“再次发现”别人的创造,更重要的是“重新组合”为新的产品(如Office重新组合了Word、 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终于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创典范。显而易见,“创”的解释,恰好与当前我国需要解决的两大重点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谋而合。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仅在于加重学生负担,更主要的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的本质传承,即使少数与过去知识“决裂”的激进的创新,也必然以对原有知识的学习为基础,这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应试教育把教学过程单纯理解为对现有的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在统一的考试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驱动下,形成了以模仿、操练和背诵为特征的学习模式,以及割裂知识本质联系、忽视应用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被基本上阉割,更谈不上什么“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能力,基础教育领域显得尤为突出。正如布鲁姆指出的哪样,教育工作者“在评价中意识到,他们以往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知识’,因而,把9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L.W.安德森在阐述布鲁姆理论时更明确表示:“需要证明的是学生能运用知识,即能把信息用于新的情境和问题。同时,也希望学生能获得用来处理新问题和新材料的综合化的技术。这就要求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或情境时,会选择解决问题的恰当办法,会运用必要的信息。”如果创理论的精髓引入当前的实践,虽然要求中小学生普遍具有高度的创造能力不太现实,但完全可以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培育这种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再次发现”、“重组知识”,联系社会实际,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去“首创前所未有”,并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主线,作为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论依据。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首要目标的创新教育,完全可以围绕“创”三层次核心内容展开,通过学校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光电图像处理答案.docx
- 光电直读光谱法在曲轴箱炉前分析的应用_柳州五菱汽车(含铸铁测样结果).pdf
- 光纤大电流传感器研究.doc
- 免疫规划基础(入托入学儿童研发接种证查验培训).doc
- 免疫规划工作培训教材.doc
- 党支部如何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的初步研究.doc
- 党政战略人才培养模型专题调研访谈提纲(供常委部长参考).doc
- 党的十八大制度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建设.pdf
- 党章党课知识竞赛活动策划.doc
- 党风廉政学习材料.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