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子生物学_8+9.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分子生物学_89,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pdf,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的分子生物学pdf,细胞凋亡,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刘全兰 I.原初反应和光合系统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二、叶绿体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 2.光合系统: 2.5 光反应中心: 由一个中心色素分子Chl和一个原初电子供体及一个原初电子受A组成。 2.6 光合作用单位: 捕光色素及反应中心构成,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光量子 捕光色素 Chl* Chl+ Chl A- A D D+ e- NADP+ NADPH H2O 1/2O2 激发能传递 色素系统 e- 反应中心 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能量吸收,传递与转换图解 共振方式 II.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二、叶绿体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 一对电子从P680经P700传至NADP+,在类囊体腔中增加4个H+。2个来源于H2O光解,2个由PQ从基质转移而来,在基质中一个H+又被用于还原NADP+,所以类囊体腔内有较高的H+(pH≈5,基质pH≈8),形成质子动力势。 H+经ATP合酶,渗入基质、推动ADP和Pi结合形成ATP。 ATP合酶,即CF1-F0偶联因子,结构类似于线粒体ATP合酶。 Electron transport in the thylakoid membrane 类囊体腔 基质 两个光系统的协调作用 II.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二、叶绿体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 光合磷酸化类型: 按照电子传递链的方式分为: 非循环式和循环式 II.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二、叶绿体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定义:PSII接受红光后,激发态P680*从水光解得到电子传递给NADP+,电子传递经过两个光系统,在传递过程中产生H+梯度驱动APT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的通道。 光合磷酸化部位:H2O和PQ之间, PQ 和Cytbf之间。 产物: ATP, NADPH 和 O2。 II.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二、叶绿体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定义:PSI接受远红光后,产生的电子经A0、 A1 、 FeS和Fd,又传给 Cytbf 和 PC 而流回到 PSI。电子循环流动,产生H+梯度,从而驱动ATP的形成。这种电子的传递是一个闭合的回路。 光合磷酸化部位:PQ 和Cytbf之间。 产物: ATP。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第七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Where from ? 第八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第一节 DNA与蛋白质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 二、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 第二节 增殖与起源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 二、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 第一节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DNA与蛋白质 一、 DNA: 形状: 双链环形。 复制:均可自我复制,其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但它们的复制仍受核的控制,复制所需的DNA聚和酶是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 第一节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DNA与蛋白质 二、 蛋白质合成: 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的蛋白质种类非常有限。 组成线粒体各部分的蛋白质,绝大多数都是由核DNA编码并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运送到线粒体各自的功能位点上。 参加叶绿体组成的蛋白质来源有3种: ① 由cpDNA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 23S,16S,4.5S,5S,30或31种tRNA,约90种多肽; ② 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 ③ 由核DNA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 第一节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DNA与蛋白质 二、 蛋白质的运送与装配: (一)、线粒体的蛋白质的运送与装配: 线粒体前体蛋白质在在运输以前,以未折叠的形式存在,N端有一段信号序列称为导肽或引肽,完成转运后被信号肽酶(signal peptidase)切除,就成为成熟蛋白,这种现象就叫做后转译(posttranslation)。信号肽的特点是: 多位于肽链的N端,由大约20个氨基酸构成; 形成一个两性α螺旋,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和不带电荷的疏水氨基酸残基分别位于螺旋的两侧; 对所牵引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Mitochondrialer Import 第一节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DNA与蛋白质 线粒体内、外膜之间存在着接触点,信号肽牵引蛋白质前体运送时,可通过内外膜的接触点,一步进入基质。 蛋白质的转运涉及转位因子(translocator)等多种蛋白。 mitochondrial protein import machinery. 蛋白质的输入是一个耗能过程。 在线粒体外解除与前体蛋白质结合的分子伴娘,需要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 在通过线粒体内膜转运复合体时利用质子

文档评论(0)

wd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