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Mo改性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pdfVIP

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Mo改性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械装备结构材料与表面技术研讨会 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Mo改性层 组织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冯 弘1 王耀武1 田林海1刘道新2唐宾1 1.太原理工大学表面工程研究所太原030024 2.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西安710072 摘要: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H13钢表面制备Mo改性层,借助图像分析仪、X射线衍射、辉光放电光谱分析仪和显微硬 度计,观察测试表面改性层的金相组织、相结构、成分分布及对应表面硬度。结果表明,Mo改性层由白亮层、扩散层、热 Hl(0025=280提高了5倍左右,有利于抗磨损性能的改善。 关键词:电火花沉积H13钢钼微观组织性能 O 引言 H13钢具有高的热强性、热稳定性和淬透性,具有高的韧性和耐冷热疲劳性能,广泛应用于制造热挤 压模、压铸模、热锻模等,是一种强韧兼备质优价廉的模具钢川。作为热模具由于其工作条件非常恶劣, 为了提高模具寿命通常对模具表面进行强化(硬化)处理。目前,模具表面强化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气相沉 积、氮碳共渗、离子氮化等IzlJ,但用电火花表面处理技术对H13钢表面改性的研究报道目前还很少。电 火花表面沉积工艺过程是将电源存储的高能量电能,在电极与金属母材间瞬间高频释放,通过电极材料与 母材间的空气电离,形成通道,使母材表面产生瞬间高温、高压微区;同时离子态的电极材料在微电场的 作用下融渗到母材基体,形成冶金结合14J。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Mo是表面改性中的一种常用的减摩元素, 本文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H13钢表面沉积Mo改性层,并探讨了Mo改性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1试样制备和试验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用H13钢作为基体材料,其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见表1。 表1 H13钢的化学成分 % 对试样进行清洗,除去表面油污等杂质。 电极材料为巾3InIll的纯Mo棒。 1.2电火花沉积Mo层工艺 采用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sQ一2电火花沉积设备,自制旋转电极装置,在空气介质中,选用工艺参数为 丙酮清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1085)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项目 2008年中旧机械I程学会午会%*肃目}术4会i燕 1 3检m0方法 025 N。用GDs750辉兜放电光谱仪(Glow dlsch8qeop【Ical…湘n 素分布。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Mo改性层的金相组织 阔l为H13钢表面ln火花沉积Mo改性层后的截面组织形貌金相照H,可以看H:,衷面改性层由自壳 层,扩散层、热影响区构成,改性层与基体结合良好。 目l H13制■Mo*B∞☆ⅧM” 最外层为白亮层(图lq-A区),经过F虻Ij溶液侵蚀后,仍早白亮状态,表明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这层组#l结掏的形成和其结品过程有替f切关系.每次电火花放电拄生在母材表面的一个微区内,放电电 流产生的焦耳楞次热使电极村料和母材部分熔化,并发牛阳极电极熔滴向阴极母材表面熔坑的迁移,瞬 问微区内的温度高达5000℃~10000℃”l,随后在术被加热的幕体和空气冷却条件下凝崮,极大的温差将 形成很大的j:=£抟度,山形核率公式: Ⅳ:ⅣexpI二竺上le。p【二竺1 。\kii \Ki) 可知.髓着过冷度的增加.所需的临界形饺半往臧小,形拔乖迅速增加,大量晶核的形成,使微区凝 固结船组织细化,电火花0L积就是不断蓖复上述过程.最终形成嘲中所示白亮层。白亮层组织很细,常孰 的腐蚀溶泄难以侵蚀,W此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进步分辨其组织。 靠近自亮层的内层为稍暗的扩散层(图I中B隧),它是由电枨材料中Mo元素熔滓扩散到基体金属材 料中,然后被迅速汴火I叭嘭成。从金相组织照H上看过渡屡柱黑而目较窄,丰要囚为在沉积时高温下快速 冷却发生,{氏件相变,随后受周边地区沉积时产生的余热影响,在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