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冯丽萍 第3章 测量技术基础.ppt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教学课件 作者 冯丽萍 第3章 测量技术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3.6.1 误收和误废   由于任何测量都存在测量误差,所以在验收产品时,测量误差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两种错误判断:一是把位于公差带上下两端外侧附近的废品误判为合格品而接收,称为误收;另一是将位于公差带上下两端内侧附近的合格品误判为废品而给予报废,称为误废。 图3-13 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3.6.2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是指检验工件尺寸时判断合格与否的尺寸界限。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可以把孔、轴实际尺寸的验收极限从它们的最大和最小极限尺寸分别向公差带内移动一段距离,这就能减小误收率或达到误收率为零,但会增大误废率。因此,正确地确定验收极限,具有重大的意义。 1.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 图3-14 内缩方式的验收极限 3.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1)内缩方式 从规定的最大和最小极限尺寸分别向工件公差带内移动一个安全裕度A来确定验收极限。 (2)不内缩方式 其验收极限等于规定的最大和最小极限尺寸,即A值为零,Ks=Lmax ,Ki=Lmin。 2.验收极限方式的选择 1)对于遵守包容要求?的尺寸和标准公差等级高的尺寸,其验收极限按内缩方式确定。 2)当工艺能力指数Cp≥1时,验收极限可以按不内缩方式确定;但对于采用包容要求的孔、轴,其验收极限从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一边按单向内缩方式确 3.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3)对于偏态分布的尺寸,其验收极限只对尺寸偏向的一边按单向内缩方式确定。 4)对于非配合尺寸和一般公差的尺寸,其验收极限按不内缩方式确定。 3.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表3-5 安全裕度A与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摘自GB/T 3177—1997)(单位:μm) 3.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表3-5 安全裕度A与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摘自GB/T 3177—1997)(单位:μm) 3.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3.6.3 计量器具的选择   根据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不确定度u是由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u1和测量条件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u2组成的。u1是表征由计量器具内在误差所引起的实际尺寸对真实尺寸可能分散的范围,其中还包括使用的标准器(如调整比较仪示值零位用的量块、调整千分尺示值零位用的校正棒)的测量不确定度。u2是表征测量过程中由温度、压陷效应及工件形状误差等因素所引起的实际尺寸对真实尺寸可能分散的范围。 3.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表3-6 千分尺和游标卡尺的测量不确定度 3.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表3-7 比较仪的测量不确定度 3.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表3-8 指示表的测量不确定度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第3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3章 测量技术基础 3.1 概述 3.2 长度、角度量值的传递 3.3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3.4 测量误差 3.5 测量误差的处理 3.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3.1 概述 3.1.1 被测对象   本课程研究的被测对象是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形状和位置误差以及螺纹、齿轮的各个几何参数等。 3.1.2 计量单位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几何量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长度的常用单位有毫米(mm)和微米(μm)。1mm =10-3m,1μm = 10-3mm。在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单位为毫米(mm);在几何量精密测量中,常用的单位为微米(μm);在超高精度测量中,采用纳米(nm)为单位,1nm = 10-3μm。几何量中平面角的角度单位为弧度(rad)、微弧度(μrad)及度(°)、分(′)、秒(″)。1μrad = 10-6rad,1°= 0.0174533rad。度、分、秒的关系采用60等分制,即1°= 60′,1′=60″。 3.1 概述 3.1.3 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在测量过程中,应根据被测零件的特点(如材料硬度、外形尺寸、批量大小、精度要求等)和被测对象的定义来拟定测量方案、选择计量器具和规定测量条件。 3.1.4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相一致的程度。由于在测量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测量误差,因此,测量结果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近似于真值。测量误差的大小反映测量精度的高低,测量误差大则测量精度低,测量误差小则测量精度高,不知测量精度的测量是毫无意义的测量。 3.2 长度、角度量值的传递 3.2.1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为了进行长度测量,需要确定一个标准的长度单位,而标准量所体现的量值需要由基准提供,建立一个准确统一的长度单位基准是几何量测量的基础。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规定长度的单位是米(m)。在1983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的米的定义是:“1米是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距

文档评论(0)

时间加速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