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脊“背妇”,龙脊背,单刷龙脊背,猪八戒背媳妇,猪八戒背媳妇音乐,猪八戒背媳妇简谱,孕妇背带裤,猪八戒背媳妇版童话,猪八戒背媳妇吉他谱,广场舞妇唱夫随背面
我边走边拍,落在最后,背我箱子的婆婆耐心地等我, 要她先走她总不停地扭头回望,隔得很远我依然能感受到她外婆般的爱心。 到车站我偷偷多给了她10钱,她好开心…… 天哪!我这个马大哈,如果不是因为放错脚架袋,我根本不知道背我箱子上下山的和背我摄影包去三号梯田的是两个婆婆!原来她们有约定:住下后本寨人可自由联系背包,但上下山是固定的,谁背来,谁送走…… 接下来我们去平安寨。这里全是壮族人,一听口音特别亲切…… 从前上平安寨比田头寨还陡,现在有公路了。 汽车在“之”字形的路上转了半小时才到寨门,当年的艰苦可想而知…… 依然是年长者居多…… 依然是深弯着腰…… 依然是极少交谈 …… 依然是步履匆匆…… 曾有人因“不忍心让那么老的人来背”而拒绝背妇。 其实,她们长年劳作,体力远强于我们,有的近百岁还上山砍柴呢…… 其实,除了一年一季的水稻她们再无其他工作, 让她们背也是一种帮助,一种有偿的扶贫…… 只是我们要清楚,她们是强人但不是超人, 我们空手而行尚且气喘如牛,她们岂能不累…… * 龙脊梯田位于广西龙胜县和平乡境内,总面积70平方公里,始建于元朝,完成于清初,至今已有650年历史。勤劳智慧的壮、瑶先民,一代一代在深山里开垦,把一块块梯田留给了子孙,也把一片片奇景留给了世界…… 这里的田,最大的不过一亩,大都是只能种两三行的“一步田”。它如练似带,从山脚盘旋至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如行云流水潇洒流畅,随季节更替变幻无穷…… 景区内壮、瑶族的住所都是用杉木板制成的吊脚楼,长年云缠雾绕犹如仙境。而他们至今仍保持着的原民族服装、习俗和文化,也神奇神秘令人向往…… 龙脊梯田集壮观和秀美于一体,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称,是摄影家和艺术家的创作天堂,随着龙脊梯田名气的远扬,每年到这里的人越来越多…… 然而,龙脊梯田地处崇山峻岭深处,海拔最高处1180米,最低处380米,垂直落差800米。欲窥真颜,至今仍须步行,仍须留宿山中。离开龙胜后,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不是梯田,而是为我们运送摄影器材和行李的“背妇”…… 我们先到金坑,住宿地为田头寨。汽车刚停下,等候已久的“背妇”们便骚动起来…… 后来才知道,这里的山民忙完农活后,最能“创收”的就是为游客背包了。 也许这份活相对还轻松些,所以基本上由妇女且是年长的妇女来承担…… 我到过不少地方,和商品意识猛增的人打交道挺辛苦的,这里的瑶民都还纯朴,非常干脆地接受了指导老师说的“行情”…… 到田头寨要翻好几座山, 第一座山要爬到山顶那两幢屋处…… 先穿过大瑶寨…… 这位婆婆背的皮箱是我的, 因为不忍心,摄影包我让另一人背…… 在西南省份,因为道路崎岖,背篓比挑担稳当故更为常见,我年轻时也背过…… 舞台上背着空篓跳舞是很美的, 然而生活中如果背物很沉,背者的腰就得这样深深地弯下去…… 到达第一个山顶后,稍事喘息。她们跟我们的指导老师交谈甚欢,称他为“高佬”…… 继续前进…… 左拐……右拐…… 到寨子下面的风雨桥了。近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这是她们的第二次休息…… 接下来路更陡…… 然而她们始终走在我们前面…… 平安抵达后,我付背箱的老人30元, 背摄影包的10元…… 即使住下了,但到附近哪一个景点仍要爬山,我们还在吃午饭,“背妇”就来了…… 她们有的坐在屋里,有的守在门外,不争也不吵。 后来才得知,背包是分组轮流的, 有的村半个月轮一次,有的村一周轮一次…… 就这样,她们又跟我们出发了…… 那天下午我们去三号梯田,简直是人满为患,大家到处找位置, 可不论你怎么走,“背妇”总紧紧相随…… 见缝插针, 她们有的做针线, 有的拾草药…… 为我背包的婆婆告诉我,她已经70岁了。 三点出发六点半回到旅馆,她陪我三个半小时,只拿20元。 我不想破坏“行情”,于是路上送她雪糕…… 我们离开田头寨那天雨下得挺大,“背妇”依时到来,准时出发…… 如果没有她们,我们能如此轻松地行走吗? 她们走路极少说话,总是低着头,看清每一步。 指导老师一开始就说,器材交给她们,你们放心好了…… 路过一号梯田,我们几次停下来拍照, 有的还开包换镜头,她们从不厌烦……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