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十眉老中医经验方.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茹十眉老中医著袖珍中医处方 (一) 暑证是指炎夏不避烈日曝晒,感受暑邪所引起的症候。出于症有轻重,一般 可分 “冒暑”, “伤暑”。 ‘‘中暑’’。 (一)冒暑 典型症状:胸闷恶心,头昏肢软,尿短口干,或伴有发热,苔白腻或 黄腻,脉濡滑或濡数。 基本方:鲜藿香 1 5 克 鲜佩兰 1 5 克 鲜荷叶一角 块 滑 石3 0 克 薄荷3 克(后入) 甘草3 克。 加减法:1.湿重:加苍术6 克、厚朴6 克。2.热重:加银花1 2 克、 黄连3 克。3.发热无汗:加陈香薷4.5~9 克。 方义:基本方用藿佩、荷叶、薄荷解暑清热、和中升清;滑石、甘草 即六一散,功能渗湿利水,亦有清暑解热之效。 (二)伤暑 典型症状: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心烦心悸,四肢无力,舌红苔黄, 脉洪大而数。 基本方:生石膏30 克(打,先煎) 知母12 克 麦冬l 0 克 天 花粉1 0 克粳米20 克六一散12 克(荷包刺洞) 加减法:1.汗多脉虚:加生晒参6 克(另煎冲入)或党参15 克。2.肢 冷发麻:加桂枝9 克。 方义:基本方用自虎汤辛凉清气;麦冬、花粉清心养胃生津;六一散、 荷叶清暑利尿。 (三)中暑 典型症状:在烈日下劳作或行走,自觉一阵胸闷头晕,突然昏倒;神 志不清,手足逆冷,身热汗出,牙关微紧,脉洪犬无力,或滑数。 基本方:生晒参6 克(另煎兑入)或党参 15 克 竹叶9 克 生石膏 3 0 克(打,先煎) 姜半夏 9 克 麦冬 10 克 甘草 3 克 粳米 2 0 克 鲜荷叶梗(各)30 克 加减法:1.呕吐频繁:加玉枢丹1.5 克(温开水调服)。2.大便泻 泄:加煨葛根6~9 克、焦六曲 12 克。3.小便不利:如六一散12 克或鸡苏散l 2 克(均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竹叶石膏汤清热益气,养阴和胃,加荷叶梗透暑宣 窍。如昏迷较深,可先用卧龙丹搐鼻取嚏,随服成药如苏合香丸、飞龙夺命丹、 来复丹等(温开水调灌或鼻饲),苏醒后再服煎药。 参考:1.本证为暑证中之 “阳暑”。2.中暑苏醒后,高热不退,或 昏迷时四肢抽搐,即属“暑温”、 “暑痉”。3.常用方有王盂英清暑益气汤(清 暑益气、养阴生津),李东垣清署益气汤(清暑益气、和中燥湿),六和汤(解暑 化湿、和中开胸、益气健脾),藿香正气散(芳香化湿、疏表和中)等。 疰夏 本证有每年夏季呈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多由体质较差,阴虚元气不足, 或脾胃虚弱,不能适应夏季炎热天气所致,秋凉后一般能自愈。但每年发作,往 往致使体质更加衰弱。 典型症状:每逢春夏之交,怠惰嗜卧,午后低热,口干尿少,不思饮 食,头晕乏力,烦躁不宁等。 基本方:党参 12 克或太子参 l 5 克 麦冬 1 0 克 五味子4.5 克 知母10 克 生熟谷芽(各)12 克 甘草3 克。 加减法: l.脾虚:加白术 12 克,淮山药 12 克。2.湿盛:加苍术 9 克、生苡仁30 克。3.挟暑:加鲜荷梗一尺、鲜藿佩(各)15 克。4.虚火旺:加炒 黄柏9 克。5.不思饮食:加炙鸡金9 克、焦山楂12 克。6.低热不减:加青蒿9 克、地骨皮12 克。7.嗜睡明显:加石菖蒲l0 克、绿茶叶一撮。8.尿短尿黄: 加六一散12 克(包煎)。 方义:基本方用雷少逸金水相生法加减。以党参益气生津,麦冬、知 母清热养阴;生熟谷芽消食和胃;五味子敛肺止汗,配甘草则有酸甘化阴之妙。 参考:1.本证概括现代医学所称之 “夏季低热’’。2.常用方有甘 露消毒丹(清热利湿、芳香开窍),藿朴夏苓汤(芳香化浊、益脾和胃),清暑益气 汤(见 “署证”)。 湿阻 指湿邪阻于脾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常见于长夏与霉雨季节。湿邪可 由外来,亦可因脾虚而生。治法前者以化湿为主,后

文档评论(0)

润笔+解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3300101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