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 第二章 3、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的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它的本质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 (2)认知的建构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平衡认知图式的过程。 (3)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a.获得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运算和群集运算。 标志: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去集中化。 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半)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口诀:信 自 主 勤 同 3.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域。 学生的个别差异 (1)学生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智力类型差异、②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③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④智力的性别差异。 (2)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①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②冲动型和沉思型、③具体型和抽象型、④发散型与复合型。 第三章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长久的变化。 2、一般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 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发射性反应;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2认识派学习理论 (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学习是由顿悟来实现的。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注意的学习观、学生观、知识观。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第四章 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2、根据学校情境中的血液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组建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4、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需,安全需,归属需,尊重的需,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 (4)成败归因理论(韦纳):认为归因系统有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 (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5、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重视励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学生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6、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

文档评论(0)

7号仓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