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zd0978绰墩农业遗址古碳化稻粒有机结构研究及与其起源的可能关系 .pdf

08zd0978绰墩农业遗址古碳化稻粒有机结构研究及与其起源的可能关系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8zd0978绰墩农业遗址古碳化稻粒有机结构研究及与其起源的可能关系 .pdf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2008 年 第 38 卷 第 8 期 : 978 ~ 985 SCIENCE IN CHINA PRESS 绰墩农业遗址古碳化稻粒有机结构研究及与其 起源的可能关系 ① ① ① ② ①* 胡林潮 , 李夏 , 刘本定 , 顾民 , 代静玉 ①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5; ② 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29 * 联系人, E-mail: daijy@ 收稿日期: 2008-01-04; 接受日期: 2008-04-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资助 14 关键词 摘要 绰墩农业遗址第六次发掘中发现大量的古碳化稻粒, 经 C 定年分析证明该碳化 稻粒属于马家浜文化时期(7~6 ka BP)的产物. 为探求古碳化稻粒的形成机制, 比较了古碳 古碳化稻粒 化稻粒与现代稻粒FT-IR 光谱和热重分析的差异; 并通过实验室方法在氦气氛围下制成现 FT-IR 13 热重分析 代碳化稻粒, 利用 CP/MAS- C-NMR 光谱对古碳化稻粒与现代碳化稻粒的碳进行结构表 CP/MAS-13C-NMR 征. 结果表明: 与现代稻粒相比, 古碳化稻粒中存在大量的芳香族成分; 随着氧化时间和 形成机制 温度的增加, 现代碳化稻粒中的脂肪族成分不断减少, 同时伴随芳香族成分的累积; 氧化 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 现代碳化稻粒的结构组成越接近古碳化稻粒. 同时, 现代碳化稻粒 的FT-IR 光谱和热重分析结果也表明, 通过人为氧化可使现代稻粒达到与古碳化稻了相似 的结构组成. 从而说明与火相关的原始耕作方式可能是古碳化稻粒的来源. 近几十年来, 考古工作者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 稻土的新证据, 并判别了古水稻土的母质为下属黄 现多处古代农业遗址[1,2], 根据部分农业遗址埋藏层 土[5~7]; 同时对于古水稻土的肥力特征的研究表明: 中发现的古水稻花粉、古水稻植硅体、古水稻稻粒、 古水稻的种植有利于C, N, P和S等生命元素的增加, 古稻田田埂和古沟渠及相关古农具等证据, 有关中 而微生物学特性分析得出: 现代水稻土与史前古水 外学者普遍认为这些农业遗址的古土壤为埋藏水稻 稻土具有不同的优势产甲烷古菌种群[8,9]; 环境学方 土. 绰墩是其中之一具有埋藏水稻土的农业遗址, 面主要对古水稻土剖面的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和来 1998~2003 年期间, 对绰墩农业遗址先后进行了五次 源进行了研究, 发现古水稻土的多环芳烃含量高于 [10,11] 发掘, 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陶器、陶盆等, 同时也发 同时期的旱地及底层土壤 . 现了古碳化稻粒[3,4]. 由于当时仅限于考古方面的研 第六次发掘中再次发现 22 块水田, 并从中淘洗 究, 忽视了农业遗址对其他方面如土壤学、环境学等

文档评论(0)

gshbz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