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的观察.docVIP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的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的观察.doc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的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年第4期第34卷 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 作者:林金芳 孙翠翔 李儒芝 单位:200011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关键词:促性腺素释放激素;腺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育;女(雌)性;腹腔镜检查   【摘要】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中的作用。方法 4例有严重痛经的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患者经B超及腹腔镜或病理检查确诊,在腹腔镜检查的同时手术矫治合并存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粘连。4例中,3例子宫后壁有局限性腺肌瘤形成(其中2例在腹腔镜下行手术切除)。3例于术后、1例于术前注射长效缓释型GnRH-α,每月1次,共6次。结果 GnRH-α用药期间4例均闭经,血雌二醇于用药的第3周降到绝经期水平; 用药6次后增大的子宫缩小至正常或接近正常。1例子宫后壁局限性腺肌瘤未行手术切除者,用药后腺肌瘤缩小73.7%。3例于腹腔镜术后、停药转经的4个月内妊娠;另1例停药转经2个月,现在随访中。3例妊娠转归:1例足月剖宫产分娩;1例手术切除肌壁间腺肌瘤者 ,孕30周时因先兆子宫破裂急诊行剖宫产术;1例目前孕22周。结论 (1)GnRH-α对抑制子宫腺肌病和促进病变子宫恢复受孕能力及维持妊娠有作用。(2)对肌壁间子宫腺肌瘤采用GnRH-α药物抑制法,可避免采用手术切除引起的妊娠时子宫破裂。(3)对合并严重的盆腔粘连者, gnRH-α术前用药可缩小子宫,减少盆腔充血,降低手术难度和术中出血。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是近十年开发的一种治疗性激素依赖性疾病的新药,对缩小子宫肌瘤和抑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有效[1-3]。GnRH-α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较少。我院自1995年至1997年采用长效缓释型GnRH-α治疗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探讨GnRH-α在控制子宫腺肌病及治疗不孕方面的作用。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4例子宫腺肌病伴不孕症患者。月经规则,基础体温呈双相,配偶生育因素的检查无异常。根据痛经,盆腔及超声检查示子宫均匀增大、质硬、肌层回声不均、局部回声增强或减弱及腹腔镜下子宫球形增大而诊断,其中2例行局部手术者经病理检查证实。   原发不孕(3~6年),年龄28~41岁,继发痛经5~11年,并伴近期进行性加重,病例3同时存在月经过多。子宫均呈球形增大,病例1、2子宫增大如孕7周,病例3、4子宫增大如孕10周。除病例1外,另3例子宫活动受限,后位;于骶韧带处均扪及痛性结节,但子宫直肠陷凹有粘连。超声检查结果:病例1:子宫63 mm×52 mm×49 mm,肌层回声不均;病例2:子宫69 mm×49 mm×50 mm,肌层回声不均;病例3:子宫80 mm×71 mm×69 mm,后壁有41 mm×35 mm×38 mm回声增强区;病例4:子宫78 mm×70 mm×63 mm,后壁突出中等回声区53 mm×52 mm×43 mm,内有21 mm×18 mm×17 mm的低回声区。   腹腔镜检查示:子宫球形增大,为弥漫型腺肌病的外观表现;病例1、3、4伴子宫后壁突出。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不同程度的盆腔粘连。按美国生育协会(AFS)标准分期,病例1为AFS Ⅱ期,病例2、3、4为AFS Ⅲ期。分离粘连后,1例一侧输卵管峡部不通,其余柔软通畅。   二、治疗方法   1. 对子宫病变的治疗:(1)长效缓释型GnRH-α抑制子宫病灶:病例1、3、4于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α(Triptorelin,瑞典辉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次3.75 mg,肌内注射;病例2于腹腔镜术前用GnRH-α (Goserelin,英国捷利康公司生产)治疗,每次3.6 mg,皮下埋植。每28天注射1次,共6次。(2)腹腔镜下切除腺肌瘤: 病例1腺肌瘤直径3 cm,位于子宫后壁肌壁间,向浆膜面突出,行切除术,肿块无包膜,边界不清;病例4腺肌瘤直径5cm,突出于子宫后壁,瘤体的基底面与子宫后壁融为一体,有界限,沿界限切除瘤体。2例手术标本经病理学诊断均为子宫腺肌病。病例3子宫后壁突出,但未见瘤体界限,故未行手术。   2. 盆腔粘连分解术: 在腹腔镜检查的同时对4例患者的盆腔粘连,包括子宫后方、输卵管卵巢间及与周围的粘连行分离术;以恢复输卵管卵巢间正常解剖关系,并尽量使子宫恢复前倾位。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结 果   一、临床症状变化   4例在注射GnRH-α第1次后20天,血雌二醇水平均下降到绝经后水平(<73.4 pmol/L),用药期间闭经。停药后80~90天内转经,无痛经;病例1产后月经来潮5次,痛经未复发。病例3于第3次转经时痛经复发,但月经量恢复正常。   二、子宫形态变化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