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乳化酸 乳化酸即为油包酸型乳状液,其外相为原油。 为了降低乳化液的粘度亦可在原油中混合柴油、煤油、汽油等石油馏分,或者用柴油、煤油等轻馏分作外相。其内相一般为15~31%浓度的盐酸,或根据需要用有机酸、土酸等。 3、酸液体系 对油酸乳化液总的要求是:在地面条件下稳定(不易破乳)和在地层条件下不稳定(能破乳)。 所以乳化剂及其用量、油酸体积的比例,应根据处理层的具体条件,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目前国内外乳化剂的用量一般为0.1~1%不等;油酸体积比为1∶9~1∶1不等。 (4)乳化酸 3、酸液体系 由于油酸乳化液的粘度较高,因此用油酸乳化液压裂时,能形成较宽的裂缝。这样就减少了裂缝的面容比,有利于延缓酸岩的反应速度。 更重要的一点,油酸乳化液进入油气层后,被油膜所包围酸滴不会立即与岩石接触。只有当油酸乳化液进入油气层一定时间后,因吸收地层热量,温度升高而破乳。或者当油酸乳化液中的酸滴通过窄小直径的孔道时,油膜被挤破而破乳。 (4)乳化酸 3、酸液体系 破乳后油和酸分开,酸才能溶蚀岩石裂缝壁面。因此,油酸乳状液可把活性酸携带到油气层深部,扩大了酸处理的范围。 油酸乳化液除了缓速作用外,由于在油酸乳化液的稳定期间,酸液并不与井下金属设备直接接触,因而可很好地解决防腐问题。 现场在配制油酸乳化液时,为了保险,一般仍在酸液中加入适量的缓蚀剂。 (4)乳化酸 3、酸液体系 乳化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摩阻较大,从而施工注入排量受到限制。 通常施工时使用“水环”法降低油管摩阻,以提高排量。 问题:如何提高乳化液的稳定性,寻找在高温下能稳定而用量少的乳化剂;如何使油酸液在油气层中最终完全破乳降粘,以利于排液;如何寻找内相和外相用量的合理配方等,这些问题仍需进行研究。 (4)乳化酸 3、酸液体系 (5)稠化酸 指在盐酸中加入增稠剂(或称胶凝剂),使酸液粘度增加。 主要作用: 降低氢离子向岩石壁面的传递速度; 由于胶凝剂的网状分子结构,束缚了氢离子的活动,从而起到缓速的作用。 主要优点: 能压成宽裂缝、滤失量小、摩阻低、悬浮固体微粒的性能好等特性。 3、酸液体系 (6)泡沫酸 泡沫酸是针对水敏性油气层、低渗透碳酸盐岩油气层的酸化改造发展起来的。 泡沫酸是用少量泡沫剂将气体(一般用氮气)分散于酸液中所制成。气体的体积含量(泡沫干度)约占65~85%,酸液量15~35%。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5~1.0%的酸液体积。 表面活性剂要与缓蚀剂有较好的配伍性。在天然裂缝发育的地层里,常以稠化水为其前置液以减少酸液的滤失。 3、酸液体系 3、酸液体系 ①由于滤失量低而相对增加了酸液的溶蚀能力; ②泡沫酸的排液能力大,减少了对油气层的损害; ③泡沫酸的粘度高,在排液中可携带出对导流能力有害的微粒。 泡沫酸的特点: (7)土酸 3、酸液体系 对于砂岩地层,由于岩层中泥质含量高,油井泥浆堵塞较为严重而泥饼中碳酸盐含量又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用普通盐酸处理常常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砂岩类生产井或注入井多采用10%~15%浓度盐酸和3%~8%浓度的氢氟酸与添加剂所组成的混合酸液进行处理。这种混合酸液通常称为土酸。 土酸中的氢氟酸(HF)是一种强酸,工业用氢氟酸的浓度一般为40%,相对密度为1.11~1.13。 氢氟酸对砂岩中的一切成分(石英、粘土、碳酸盐等)都有溶蚀能力,但不能单独用氢氟酸,而要和盐酸混合配制成土酸使用。 原因:氢氟酸与碳酸钙和钙长石(硅酸钙铝)等反应生成氟化钙沉淀堵塞地层。 (7)土酸 3、酸液体系 4、酸液添加剂 (1)缓蚀剂 缓蚀剂的作用主要:在于减缓局部的电池的腐蚀作用。 作用机理有三方面: ①抑制阴极腐蚀; ②抑制阳极腐蚀; ③于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4、酸液添加剂 (2)表面活性剂 酸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酸液的表面张力,减少注酸和排出残酸时的毛细管阻力,防止在地层中形成油水乳状物,便于残酸的排出。 一般较多地采用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型的烷基碘酸钠(AS),和非离子型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OP)等。 用量为0.1~1%,如证实油层酸化时油层内确有乳化物生成时,可于酸中加入破乳剂,如有机胺盐类,或季铵盐类和聚氧乙烯烷基酚类活性剂。 4、酸液添加剂 (3)稳定剂 酸液与金属设备及井下管柱接触,溶解铁垢和腐蚀铁金属,使酸液含铁量增多。 为防止氢氧化铁沉淀,避免发生地层堵塞现象,而加入的某些化学物质,称为稳定剂。 常用的稳定剂有醋酸、柠檬酸,有时用乙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