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蒙书伦理道德内对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doc

古代蒙书伦理道德内对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蒙书伦理道德内容对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 我国古代蒙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传播广泛的文字形式之一,其意义之深远至今仍为人们所称赞。古代的蒙养教育注重知识和道德的启蒙,所以在教育方法上特别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一般很少有空洞的理论说教。反观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则存在两种误区:一是理论说教多,忽略了行为习惯的培养,以致使学生对大道理没有理解透,又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出现的家庭教育学校化的现象,使蒙养教育应试化。针对这些误区,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古代蒙书中的理论和经验,来深化当前的教育改革。但是蒙书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自然就是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统一体,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良莠混杂。对此,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蒙书中的思想,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至今还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和积极作用,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对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具有巨大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一)古代蒙书对伦理道德规范训练的重视 就古代蒙书来看,不论是初级阶段识字用的语录体、家训体、格言诗等读物,还是经学、文学读本,编选者都非常注重伦理道德、思想修养等方面的教育。例如,汉代最流行的启蒙识字读本《急就篇》中,就有“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之类歌功颂德的话。南朝梁周兴嗣编的《千字文》中,也有“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之类宣扬传统道德的内容,至于《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等,更是我们熟知的关于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 古代蒙书是为封建社会培养人才服务的,其目的性决定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要把儒家伦理道德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就必须把经书的精言微义进行转化,使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蒙童接受。如《童子礼》规定了蒙童在家里的举止要求:盥栉、整服、叉手、肃揖、拜起,跪、立、坐、行及进退、出入、邂逅、朔望、晨昏等二十三目。可以说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所有大小事情,而且每一目都有具体、严格的标准。 古代蒙学的道德教育基本是一种外在规范的养成教育。由于蒙童心智未全,“蒙时未知向方”,极易受到外界的熏染,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先入为主,使蒙童从小接受纯正的儒家伦理思想,以端蒙养之基,为今后成贤之人,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蒙童可塑性强,“使之则为,使止则止”,先入为主易于使蒙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渐至习惯成性。古代蒙学强调于生活细微处培养儿童的道德习惯。朱熹在《蒙童须知》中,开篇就讲到:“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字,有杂细事宜,皆当所知。”只有在小学阶段就“于洒扫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长大以后,才能通达事务。蒙童天性好动,喜欢嬉戏玩耍,单纯的道德说教很难为蒙童接受,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刻板、僵硬,要使它为蒙童接受,就必须采取多样的形式。古代蒙学道德教育除少数教材是对蒙童直接进行道德说教外,多采用偶句韵语、诗歌、故事、警句等形式,以达到潜移默化,熏渍陶染的目的。《三字经》、《弟子规》以三字为一句,句短而音谐,和仄押韵便于诵记,并且内容含量大,概括性强。《幼学琼林》、《增广贤文》采取对偶句形式,广泛采用先贤的格言语录,辑集名人典故逸事,内容丰富,知识性、趣味性、感染性强。还有一些以诗歌等形式写成的蒙书,如《千家诗》、《神童诗》,诗歌虽然不像其他伦理教材那样直接对蒙童进行品德教育,但通过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使蒙童在诵读吟咏,欢笑嬉戏中接受教育。 (二)古代蒙书对现代小学生道德启蒙教育的借鉴价值 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道德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入人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立身之本,有效地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蒙学的伦理教化功能。 中国教育的传统,向来把学习伦理道德放在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地位。宋代以后的蒙学教育更加强调寓道德教训于文化启蒙之中。启蒙教材中的伦理原则主要来源于儒家。同时,由于蒙学对象是儿童,教授者又是社会基层的中下层儒士。所以使得这些蒙书的内容比起儒家经典来,更带有一种积极入世的世俗、功利态度。蒙书对蒙童伦理道德训诫众多,在此,笔者仅以其对现代德育发展的积极启示为参照,择要阐释。《千字文》中说:“德建名立,形结表正。容止若思,言辞安定。仁慈隐侧,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孟柯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意思是说,道德修养好了,名气也就树立起来了,就像形体端正,仪表就庄重一样。表情和动作要显得若有所思,言语对答要稳稳重重。古代蒙书用琅琅上口的语言,把儒家伦理

文档评论(0)

gouyue93111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