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心血管及腹部(麻醉1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脏检查 大纲: (一)了解: 心音,血压、脉博改变及临床意义。 (二)熟悉: 心脏的视诊和触诊,心音,杂音的产生机理,脉搏,周围血管体征临床意义及常见心律失常特点(早博、房颤)。 (三) 掌握: 心界叩诊,血压测量方法及各瓣膜听诊位置和顺序,杂音听诊要点及临床意义,并能辨别收缩期与舒张期杂音,周围血管体征检查方法。 心脏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环境安静,便于听诊 适当光线,便于视诊 患者多取卧位,医生多位于患者右侧 合适的听诊器 一、 视诊 内容: 1、心前区隆起与凹陷(胸廓畸形) 2、心尖搏动 3、心前区异常搏动 方法: 被检者仰卧位或坐位,坦露胸部,光线来自左侧,站在病人右侧,两眼与胸廓同高,双眼视线与心前区呈切线方向。 (一)心前区隆起与凹陷(胸廓畸形) 正常:心前区为心脏在胸壁上的投影。正常人心前区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无异常隆起与凹陷 异常:1、心前区隆起: 1)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第3、4、5肋间的局部隆起: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儿童期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右心室肥大、儿童期急性心包炎大量积液 2)胸骨右缘第2肋间其附近局部隆起: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 2、心前区扁平:胸廓病变 3、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 (二)心尖搏动 定义: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胸壁相应部位,肋间软组织向外搏动形成。 正常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中线内0.5-1.0cm,距正中线7.0-9.0cm, 波动范围直径2.0-2.5cm (考试常考) 1.心尖搏动移位 生理因素:体型:超力型↑(上移);无力型↓(下移) 年龄:儿童↑ 体位:卧位↑ 呼吸:深吸气↓;深呼气↑ 妊娠:膈升高↑ 心尖搏动移位的常见病理因素 2.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 生理条件:心尖搏动强弱与胸壁厚度有关。 体胖或肋间变窄↓;体瘦、肋间隙宽↑;剧烈运动、情绪激动↑ 病理条件:增强:高热、严重贫血、甲亢、左心室肥大 减弱: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肺气肿、左侧大量胸水或气胸等。 3.负性心尖搏动:粘连性心包炎 (三)心前区搏动 1、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常见于右心室肥大 2、剑突下搏动:右室肥大、腹主动脉瘤 (问答题)鉴别搏动来自右心室或腹主动脉的方法: 其一是患者深吸气后,搏动增强则为右室搏动,减弱则为腹主动脉搏动。其二是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室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而腹主动脉搏动则冲击手指掌面。 3、心底部异常搏动: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搏动-肺动脉扩张或肺动脉高压 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搏动-主动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 二、触诊 内容: 1、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 2、震颤(thrill) 3、心包摩擦感 方法: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和中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心尖区抬举性搏动(名解):指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搏动---右心室肥厚 (二)震颤 震颤: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猫喉部的呼吸震颤相似,又称猫喘。机制:血液流经狭窄口径或异向流动形成湍流→瓣膜、心腔壁振动传至胸壁所致。 临床意义: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征性体征,有震颤即有杂音,见于先心及狭窄性瓣膜病。 发现震颤后应首先确定部位及来源,其次确定其处于心动周期中的时相,最后分析其临床意义。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三)心包摩擦感 心包摩擦感(pericardium friction rub)(名解):可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多呈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摩擦感,以收缩期、前倾体位和呼气末(使心脏靠近胸壁)更为明显,见于急性心包炎(心包膜纤维素渗出)。 三、叩诊 运用叩诊法确定心界大小。心相对浊音界反映了心脏的实际大小。 (一)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 (二)叩诊顺序:先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三)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界(必须记)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四)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心脏左界第2肋间处相当于肺动脉段,第3肋间为左心耳,第4、5肋间为左心室,其中血管与心脏左心交接处向内凹陷,称心腰。右界第2肋间相当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第3肋间以下为右心房(图2-5-27)。 (五)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问答题) 1、心外因素: 大量胸水、气胸→心界移向健侧 胸膜增厚、肺不张→心界移向病侧 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心界向左扩大 2、心脏本身病变: 四、听诊(重难点) (一)心脏瓣膜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