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经济学 (第3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李仲生 第十四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ppt

人口经济学 (第3版) 教学课件 作者 李仲生 第十四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3个类型中,巴西型潜在资源相对丰富,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而技术水平基础低。除巴西外,中东地区产油国和拉丁美洲产油国等属于这一类型。埃及型除埃及外,还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人口还在激增,技术水平相对不高。沙漠或极地型的地区自然环境差,对人口缺乏吸引力。但荒漠地区只要找到水源,就可以开发绿洲,人口就会增加。从以上的人口──资源类型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从实际情况中概括出来的,说明技术水平左右着发展水平。 表14-1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地区的人口增长 据世界银行1998年的预测,世界稳定人口为102.5亿人,与2001年实际人口相比增长67%,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84.5%,发达国家国家则减少5.4%。也就是说,未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增长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2世纪初期,实现稳定人口总量可达91.2亿人左右;而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后达到12.2亿人,随后人口总量将趋于减少趋势,最终的相对稳定人口将可望保持在11.3亿人左右(见表14-2)。 表14-2 世界各地区的稳定人口 表14-3 世界人口大国的变动(2000-2050年) 联合国对世界人口的长期预测表明,世界人口可能将在22世纪末最终静止在116亿人左右。由于长期人口预测的决定因素是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发展趋势,都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这种预测模式显示的是不确定的人口发展趋势。从未来世界人口静止的规模和发展过程来看,既取决于今后世界各国采取的人口控制政策促使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的速度,也取决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各国死亡率水平的下降程度。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都大力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较快。据联合国有关资料,世界粮食产量在1850年~1950年的100年间至少增加了2.5倍,同期世界人口仅增加了1.1倍。这一时期粮食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人口的增长。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产量增加了2.6倍,依然快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使人均产量增长了40%。粮食生产的大幅度增长,改变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食物不足和营养不良状况。 表14-4 中国未来人口增长与粮食供求的变化 在B预测中,粮食总生产量到2010年增长迅速,随后年平均增长率每10年递减0.1%,到2030年将增至5.98亿吨,粮食增产的潜力是巨大的。主要理由是:从提高粮食单产来看,中国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与高产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农业科技贡献率、水资源和化肥利用率等的分析,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大约为35%,明显低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60%以上的水平,化肥的利用率和灌溉率分别为30%~40%和30%左右,还有提高的潜力。 今后,随着中国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的减少、人民营养结构的改善和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为了缩小粮食总供求的不平衡,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保持现有耕地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在生物技术上有所突破,研制新的适应不同条件的高产优质品种;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耕作技术模式化、规范化;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灌溉率,增施化学肥料的投入;开发后备耕地资源,限制农地转用;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使他们能够从事高效率的粮食生产。换句话说,中国的农业资源和技术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通过调整政策,增加投入,不断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是能够在未来三十年内基本上达到粮食供求平衡的。 如果按照1990年中国平均的耕地亩产和人均消费量,损失的土地可以供养人口4.5亿左右。造成耕地面积缩减的原因,从自然因素来看,主要是生态环境趋于恶化、荒漠化、盐碱化等。从经济因素来看,则主要是对土地肥力消耗大而投入少,使地力衰竭而搁荒;滥用化肥、农药,过度灌溉,使土质恶化而搁荒;此外,主要是伴随着人口城市化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占地、工厂和住宅建设用地、交通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在90年代后期,虽然中国已经重视保护耕地资源,侵占耕地的现象有所减少,但由于非农化和城镇化进程仍在加快,因此,耕地面积缩减的趋势仍在继续发展。 表12-5 由于人为因素的全球土地退化 (1945年以来) 表14-6 世界人口规模和可再生资源 (1990年左右和2010年的预测) 表14-7 中国森林资源情况 图14-1 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增长率的变化 图14-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时间加速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