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其教育原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教育原則 趙榮台 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系 前言 生物多樣性(biological diversity)包括了遺傳樣性(genetic diversity)、物種樣性(species diversity)和生態系多樣性(ecosystem diversity)。雖然聯合國環境署在1993年估計糧食、纖維、景觀植物和生物原料大約佔了全球經濟的二分之一,可是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估計,全球的熱帶雨林自1960年到1990年間消失了1/5,而聯合國農糧組織(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指出全世界75%左右的作物品系已經滅絕,每年大約消失50,000個品系。連基本生存所繫的糧食作物和其他生物資源都加速滅絕,人類還有安全可言嗎?人類如果把地球上可再生的資源都消耗殆盡,那麼還談什麼「永續」、說什麼「開發」呢?因此,唯有從基本面--也就是採用一套完整的做法來保障生物多樣性--才能解決生物資源耗竭的威脅,並求取人類能在地球豐盛的生命世界裡五世其昌。 早在1970年代,生物學家已經向決策者和一般大眾發出生物多樣性消失的警訊。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mnent)中,已將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列為重點。翌年的聯合國環境署指導委員會(UNEP’s Governing Council)第一屆會議也把“自然、野生動物和遺傳資源的保育”列為重點。而1970年代紛紛成立的《關於水禽棲所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簡稱溼地公約(the Ramsar or Wetlands Convention) 1971年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簡稱世界遺產公約(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1972年通過)、《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e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簡稱華盛頓公約(CITES),1973年通過)和《野生動物遷移物種保育公約》(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簡稱遷移物種公約(Migratory Species Convention), 1979年通過)等保育公約亦均與生物多樣性保育有關。 由於國際性、區域性的保育公約先後出籠,許多國際的專家開始提出了締訂有關全球生物多樣性國際公約的構想。根據世界保育聯盟(IUCN)在1984年到1987年間的大會建議,該組織從1984到1989年陸續準備了一些日後被納入《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草案。世界保育聯盟的環境法委員會(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Law)和環境法律中心(Environmental Law Center)在IUCN/WWF的植物顧問群(Plant Advisory Group)協助下,草擬了全球為保育基因(gene)、物種(species)、生態系(ecosystem)層次的生物多樣性所需付諸的行動,草案特別著重保護區內外的就地保育(in situ conservation)。當時大家也注意到財務機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沒有財源自然不能解除北國(the North,已開發國家)和南國(the South,開發中國家)間保育負擔的不平等。 一直到了1987年,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意識到經過多年的努力,生物多樣性的消失不但沒有減緩,而且每況愈下,保育生物多樣性的行動迫在眉睫,乃成立了特設工作組(ad hoc working group)來調查是否有必要以及有沒有可能形成一個大公約(umbrella convention),涵蓋當時及未來所有的環境及保育公約。該小組在1988年的第一次會議所做的結論是既有各公約只提到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特定問題,並不能充分滿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全面需求。當時已簽訂的公約,只涵蓋了一些國際重要的自然地點(世界遺產公約)、瀕絕物種的貿易威脅(華盛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