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80.
张仲景辨治痞证学术思想探究
郭喜军+
(河北省中医院胃肠病治疗中心石家庄050091)
“痞”源于《内经》,又名“痞塞“、“痞隔~、“痞满“,《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
十》:“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其脏脾,..….其病痞”,“卑监之纪,是谓减化,..….
其脏脾,……其病留满痞塞”。《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太阴所至,
为积饮痞隔”。《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阳明之复,清气大举,……甚
则心痛痞满”,“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
并载其病因是饮食不节,寒气为患等。后世医圣张仲景秉承岐黄古训,博采众家
之长,结合临床实践,在《伤寒论》中详论痞证,相关条文20余条,既论述了
痞之病因、病位、辨治的理法方药,亦提及了兼见“心下痞”的证候,体现了严谨
的辨证论治思想。现对张仲景治痞的学术思想探究如下。
1形成机理
张仲景认为痞之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太阳表证当汗而反下之,如“病
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13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一
(151),或少阳经证当和而误下,如“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
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149),误下伤中,邪气乘虚
内陷,致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壅滞,故出现痞:二是太阳表证汗不得法,如“伤
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157)、“伤寒发汗,若吐,若下,
解后,心下痞硬……”(161),过汗或汗后失于调养,损伤脾胃,亦可气壅而成
痞。根据伸景原文联系脏腑生理功能,仔细分析其病因、病机,可见形成瘩证的
主要机理是:脾胃升降失司,气机壅滞。脾胃位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若脾胃气虚,或邪气留扰中焦,使
脾胃升降失职,则气机壅滞而出现痞。
2证候特征
痞是以自觉心下胃脘部堵闷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证候,即“按之自濡,但气痞耳”(151)。其病位在“。山下”,即胃肮部,
相关叙述在《伤寒论》中多次出现,如~心下痞,按之濡,……”(154)、“伤寒
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161)。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
确指出:“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
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以痛与不痛对病位同在心下之
结胸和痞作了明确的鉴别。痞证见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尤以胃肠疾病多见,如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故理解掌握《伤寒论》中关于痞
证的辨证论治思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郭喜军。男,学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281.
3治法方药
仲景依据痞证的病因、病机,以调和脾胃升降为基本法则,遵照“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的原则,创制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药。
3.1热痞——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_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心下痞,
按之濡”为痞之主症,辩证关键在于“其脉关上浮”,关候中焦脾胃,浮主有热,为内
热壅盛,鼓动气血,气血外盛之象,此为邪热居于中焦,壅滞气机而致之痞,故称
为热痞。治宜清泻无形之热,热清则痞自消。选用苦寒之黄连、大黄清泻中焦无形
之热,大黄兼以散邪热之壅结,正如《神农本草经》载大黄“破瘕瘕积聚“、《本草
纲目》载大黄用于“实热燥结”。并以麻沸汤渍之须臾,取其寒气而薄其苦味,使其
气轻而清散中焦之邪热,而防其苦泻下焦,用于治疗无形邪热壅滞中焦之热痞。
3.2热痞兼阳虚——附子泻心汤证
1D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1),该条承接154条之热
痞,兼见恶寒汗出,无发热、头痛,故非太阳中风,而为肾阳虚,表阳不固,阳虚
则恶寒,表阳不固则汗出,热盛于中而阳虚于下,单用苦寒泻热则更伤下阳,单用
辛温助阳则热更盛,故仲景以三黄配附子,寒温并用,并以麻沸汤渍三黄,绞去滓,
内附子汁,分温再服。《医宗金鉴》:“其妙尤在以麻沸汤渍三黄,须臾绞去滓,内
附子别煮汁。意在泻痞之意轻,扶阳之意重也。”《金鉴》之说体现了仲景重视人
体阳气,尤其肾阳为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所当急温。以麻沸汤渍寒药,取其气
而薄其味,以泻中焦无形之热,附子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考试题七套(含答案).docx VIP
- 掺镱光纤预制棒、掺镱有源光纤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2025年辽宁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测试卷推荐.docx VIP
- 党志愿书空白表格.doc VIP
- 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VIP
- 项目提成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第二批社会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2Unit5课文翻译.pdf VIP
- 广西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