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深部矿井开采的基本状况 1.概念与意义 深部矿井开采的深部标准,目前我国尚无明确规定。根据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水平,矿井装备水平,巷道矿压显现的特征,一般认为采深800m及以上为深部开采,软岩矿井采深600m及以上为深部开采。 各国关于深部矿井开采的深部标准并不一致,例如德国为800~1200m,俄罗斯、乌克兰为800m,波兰、英国为750m,日本为600m。 世界上已进入深部开采的采矿国家,如德国的鲁尔矿区,乌克兰的顿巴斯矿区等,对深部开采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开采体系。我国在深部软岩矿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在深部开采体系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较系统的研究深部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十分必要。 2. 我国深部矿井开采基本状况 我国多数煤矿的开采深度50年代平均不到200米,生产矿井1980年平均开采深度为288m,1995年平均开采深度增加为428m,现在平均已达到500m左右,相当于每年以8—12m的速度向深部发展。据统计,我国已有平顶山、淮南和峰峰等43个矿区的很多座矿井开采深度超过600米,逐步进入深部开采的范畴,其中开滦、北票、新汶、沈阳、长广、鸡西、抚顺、阜新和徐州等200多处矿井开采深度超过800米,而开采深度超过1000米的有开滦赵各庄煤(1160m),年生产能力230万吨,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 沈阳彩屯煤矿(1499m),年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 立井多水平开拓,新汶孙村煤矿(1055 m), 年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 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北票冠山煤矿(1059 m) ,年生产能力81万吨, 立井多水平开拓,北京门头沟矿(1008m),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 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等多处矿井。 (一)矿井开拓部署特点1.联合矿井开拓 联合矿井开拓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分矿生产,集中运输出煤。一个生产矿井由数个分矿组成,如英国赛尔比矿就是由五个分矿组成的。各分矿井下生产系统几乎是独立的,仅通风和基本设施用少量巷道联系。这样,一个分矿发生事故(水灾、火灾、瓦斯爆炸等)就不会波及其他分矿或影响其他分矿的生产。各分矿的煤统一集中到一个井筒提升,或由长距离胶带输送机集中运输到一个储煤场。 2.卫星井开拓 卫星井开拓方式的特点是,围绕着老矿井进行新区开拓,通过简单的巷道系统,使新区与已有生产矿井的提升设备连接。这种卫星井的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利用原有(即将报废)矿井的生产系统及其地面设备和设施。从井下连接现有生产设备比新建矿井节省—半时间和建设投资;除充分利用老矿井的生产设施外,在向新区过渡时这些设施也能满负荷工作,使矿井有条不紊地从旧区过渡到新区,人员配备稳定;新区只建通风井、人员提升和材料井(即卫星井),井筒少、占地面积小,有利于环境保护。 (二) 采区巷道布置特点 图 采空区应力重新分布概貌1——工作面前方超前支承压力; 2、3——工作面倾斜、仰斜方向残余支承压力; 4—工作面后方采空区支承压力 图 支承压力的分区A-减压区;B-增压区;C-稳压区;D-极限平衡区;E-弹性区 图 底板岩层中的应力分布 煤体下的σz等应力线 图 缓倾斜煤层中变形扩散特征Fig: Characters of distorting and diffusing on the gently inclined seamI--煤层下方压缩变形区的轮廓形状;2--采空区下方变形恢复区的轮廓形状 1、大煤柱开采的巷道布置 为保护巷道和便于回采巷道的维护,广泛采用了煤柱护巷的办法。煤柱大小,取决于巷道位置的深度。根据经验,不受采动影响的煤柱最小宽度应大于埋深的1/10,一般都不小于30m。这些煤柱,最终都要尽可能地回收。近年来为回收方便,煤柱的宽度采取相当于一个长壁工作面的长度,这样,回收煤柱时即可按正规的长壁工作面回采。 图 采空区应力重新分布概貌1——工作面前方超前支承压力;2、3——工作面倾斜、仰斜方向残余支承压力;4—工作面后方采空区支承压力 图 底板岩层中的应力分布 煤体下的σz等应力线 2.不留煤柱采空区内(下)的巷道布置 随着开采向深部的发展,巷道维护愈加困难,经验证明,位于卸压区的巷道,矿压显现小,容易维护。为此,应充分创造条件,使巷道布置既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与整个巷道网路系统协调,又处在容易维护的卸压带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教版物质的酸碱性.ppt
- 浙江省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doc
- 浮力说教材.ppt
- 海参皂苷的消化吸收特性的研究.ppt
- 海天设计研发中心(武汉).ppt
- 海水的化学特征.ppt
- 海珍的作用.ppt
- 涂层的常见缺陷和避免.doc
- 消化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结构观察.ppt
- 消防器材使用方法.ppt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