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井田十五号煤基本地质特征分析.docVIP

凤凰山井田十五号煤基本地质特征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凤凰山井田十五号煤基本地质特征分析.doc

凤凰山井田十五号煤基本地质特征分析 崔永杰 (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凤凰山矿,山西晋城)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十五号煤层基本地质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十五号煤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井田 地质特征 分析 1 十五号煤层概况 十五号煤层赋存于石炭纪太原组底部,上距九号煤层30m左右,下距奥灰岩10m左右,煤层底板标高最大+760.0m,最小+525.0m,煤层厚度最大5.50m,最小0.98m,一般在2.26m左右。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多层,其中较稳定的有三层,分别位于煤层上部和中部,夹矸厚度0.01-1.90m,煤层中肉眼可见黄铁矿条带和黄铁矿结核,局部可见针状或纤纬状黄铁矿晶体,煤层呈深黑色块状,玻璃光泽,普氏硬度2-4,其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如下: 表 1 十 五 号 煤 工 业 分 析 工 业 分 析 项 目 Wr% Ag% Vr% SgQ% QrDTMJ/kg QrGWMJ/kg 原 煤 0.46-4.96 ───— 1.97 10.43-30.47 ────— 18.84 4.88-12.50 ──── 7.87 0.67-5.44 ──── 2.82 33.30-35.35 ----------------- 34.53 22.97--31.43 ------------------ 27.32 洗 煤 0.38-3.62 ──── 1.45 3.15-8.48 ──── 5.71 3.44-7.08 ──── 5.05 0.36-2.26 ──── 1.00 33.832 27.885 十五号煤夹矸化学成分 项 目 Wf% Ag% Vr% SfQ% QfGW(MJ/kg) 数 值 0.53-3.42 56.16-92.22 6.34-11.26 0.29-10.15 0.818-13.538 元素 分析 项 目 Cr% Hr% Or% Nr% 数值 93.35 2.85 1.41 0.82 灰溶 点 项 目 T1 T2 T3 数值 1400 1465 1480 粘结 性 项目 原 煤 洗 煤 数值 1 1 综合上述,十五号煤为中灰,高硫,高发热量之无烟煤。从工业分析来看,原煤中的硫分主要以无机硫为主,可以通过洗选去除。煤层直接顶板为K1石灰岩,厚4.59-17.85m,一般在8.78m,直接底板为铝土泥岩,结构疏松侵水易软化膨胀,厚2.74-18.98m,一般在9.41m。 表 2 凤凰山矿15号煤储量汇总表 煤层 号 面积 km2 平衡表内储量(万吨) A B C D A+B A+B+C A+B+C+D A+B A+B+C A+B A+B+C+D 15# 31.4 2898.5 4422.4 1393.5 862.1 7320.9 8714.4 9576.5 84.0 76.4 合 计 2898.5 4422.4 1393.5 862.1 7320.9 8714.4 9576.5 84.0 76.4 2 十五号煤成煤环境分析 本区十五号煤形成于晚石炭纪早期,当时受华北晚古生代纬向构造体系控制,奥陶纪后期长期处于剥蚀状态的华北地区已形成广阔坳陷,晚石炭纪正处于水进退的转换阶段,且地壳运动转为和缓稳定,海平面有轻微升降,坳陷区周边气候湿润地块稳定开阔,植物生长茂盛,为成煤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处于华北巨型坳陷的南部边缘,从太原组、本溪组地层岩相图分析主体呈海陆交互相沉积,旋回结构清晰,岩性以细砂岩、泥岩、石灰岩为主,岩相主要由过渡相组成,间夹浅海碳酸盐相,沼泽相及泥炭沼泽相。显然在太原组地层形成过程中,本区海侵海退频繁,同时地壳活动缓慢。通过对十五号煤层顶底板岩性和岩相分析,本区十五号煤层形成之前曾发生小型海退,造成泻湖环境,形成沼泽相、泻湖相,沉积成底板泥岩,十五号煤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小型海侵,造成浅海环境,形成浅海泥岩相和碳酸盐相,沉积了其顶板泥灰岩和k1石灰岩,而十五号煤的形成则正是在这种小型海退和海侵的过程中完成。这也可以从十五号煤层硫分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