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神经内科专家:帕金森病是怎样一种疾病.docVIP

南通神经内科专家:帕金森病是怎样一种疾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通神经内科专家:帕金森病2014-07-17 8:32:37???来源: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由英国医师James Parkinson(1817年)首先描述,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y)形成为病理特点,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障碍为临床特征。我国北京、西安、上海三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估计全国每年新发患者数达10万以上,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约200万。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苏全喜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彻底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1.年龄因素? 本病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0岁以前很少发病,65岁以上发病明显增多,提示年龄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相关的研究证实:随着年龄的增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逐渐减少,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水平逐渐下降,纹状体的D1及D2受体逐年减少,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活力亦减低。通常60岁时,按正常老化速度,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总量不足30%,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含量减少也不超过50%。而实际上,只有当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减少达50%以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达80%以上时,临床上才会出现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正常神经系统老化并不会达到这一水平,故年龄增高只是患帕金森病的一个促发因素。 2.环境因素? 1983年,美国旧金山海湾区医师Langston等报道了他们遇到的几个特殊的病例,患者都是年轻的海洛因成瘾者,在应用自行合成的海洛因制剂后出现的神经症状与帕金森病极其相似,而且服用左旋多巴后也可以使病情缓解。其中一例因过量吸毒而死亡,剖检时发现黑质部位有广泛的神经元坏死。显然,致病因子来源于这种自制的海洛因制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该海洛因毒品中含有一种副产品,即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随后,给猴子服用MPTP也可出现与人类帕金森病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对左旋多巴也有良好的治疗反应。研究MPTP的神经毒理发现,本身无毒性的MPTP在脑内胶质细胞中经B型单胺氧化酶(MAO-B)作用转变为有毒性的甲基-苯基-吡啶离子(MPP+),后者再经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转运蛋白摄取后聚集在线粒体内,产生过量的氧自由基,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阻断了NADH氧化磷酸化系统,使ATP生成减少,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正是这些吸毒者发病的不幸事件为寻找帕金森病的病因提供了一个有重要价值的线索。此后,人类开展了大量的有关环境因素的研究。已发现环境中与MPTP分子结构相类似的工业或农业毒素,如某些除草剂、杀虫剂、鱼藤酮、异喹啉类化合物等可能与帕金森病的病因有关。现有较多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长期接触或生活在上述相关环境者帕金森病发病率高,而吸烟、饮茶、喝咖啡者发病率低。 3.遗传因素? 1990年Golbe等报道了一个来自意大利南部村庄Contursi的帕金森病大家系,共有4代60多例患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临床症状不是很典型,平均发病年龄仅为45.6岁,发病到死亡的时间约为9年。1997年Polymeropoulos等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在4q21-23。随后,对这一家系和3个希腊籍的早发性帕金森病家系又开展深入研究,证实了这个意大利家系和3个希腊家系均与4号染色体α-synuclein基因连锁,并发现该基因的一个错义突变,确认突变的α-synuclein基因即为致病基因。不久Ishikawa等在日本报道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青少年型帕金森病(AR-JP),其特点是发病年龄更早,通常在20岁左右。Matsumine等通过连锁分析将该病的基因位点定在6q25.2-q27。1998年Kitata利用位置克隆技术确认该病的致病基因是Parkin。这极大地唤起科学家们的兴趣,此后陆续有新的帕金森病连锁基因的报道。近20年来在对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的研究中,已经发现13个染色体位点以孟德尔遗传方式与帕金森病连锁,分别命名为PARKl~PARKl3(表1),其中7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个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传递,1个X染色体连锁遗传,另1个可能与晚发散发性帕金森病有关。目前已有10个与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的致病基因被克隆。上述遗传学研究的成果,牢固地确立于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重要地位。相信随着相关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还会有更多的新的致病基因被发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