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论文-细菌性痢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临床病例 1、某2岁患儿,突然发热38.5℃,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手掌、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临床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请你设计实验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以确定该病原体为何种病毒?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HFMD多发于1~3岁的儿童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以及飞沫传播。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该疾病对儿童的致死率较高且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因此容易在短时间引起暴发或流行年在国内呈现暴发态势,并出现多例死亡病例。它传播途径复杂、疫情控制难度大、临床表现复杂及早期识别和救治难度大。故深研究新分离病毒的特性早期明确诊断对预防和治疗HFMD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某女性患者,40岁。尿频、尿急、尿痛、小腹不适。临床诊断为 尿路感染?(尿道炎?)。采集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请进行尿细菌学检查、鉴定及药敏实验。 3、5岁患儿,食用某种不洁食物后,发热39℃,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稀便转成脓血粘液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请你设计实验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道传染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的一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含粘液、脓血的稀便为其主要症状。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常发生惊厥及休克,易引起死亡,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近年来临床分离的菌株常呈多重耐药性。4、某女性患者,32岁, 已婚。外阴骚痒、灼痛,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白带增多,稠厚呈豆渣样。临床诊断:真菌性阴道炎。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请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性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检测及药敏试验。 呕吐等全身咽部及点状出血典型常乏力、体温升高厌食、恶心、呕吐等,小便深黄,大便灰白,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甲附件: 病原生物学实验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一般20字以内,加粗3号宋体字 )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李海燕 王楠 班 级: 2010年月17日 研究内容摘要(200字以内) 肟 关键词 (3-5个):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主要说明:进行研究的必要性、预期达到的目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600字以内)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道传染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的一种,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含粘液、脓血的稀便为其主要症状。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常发生惊厥及休克,易引起死亡,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近年来临床分离的菌株常呈多重耐药性。实验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1.急性细菌性痢疾:主要发生于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重。初期表现为急性粘液卡他性炎,随后大量纤维素渗出,与坏死的粘膜组织、中性粒细胞等一起形成特征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假膜(假膜性炎)。假膜脱落后形成表浅、大小不等的“地图状溃疡”。 2.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肠道病理变化表现为卡他性肠炎或滤泡性肠炎。虽然肠道病理变化较轻,但常于发病后数小时内发生中毒性休克和呼吸衰竭。常由毒力较低的福氏菌或宋内菌引起。 3.慢性细菌性痢疾:由急性细菌性痢疾迁延而来。肠道病理变化表现为新老病变相互混杂。 二、国内研究现状:(1000字以内) ㈠志贺菌耐药性的相关研究 细菌对不同结构类别或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都能产生耐药性,即多重耐药。目前对志贺菌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表明:志贺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是通过表达AAC(3)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是表达β-内酰胺破坏抗生素的结构;志贺菌对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源于靶基因DNA旋转酶(gyrA,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parE)[ 1]发生突变;另外,志贺菌Mr43000外膜蛋白表达减少,marA基因存在点突变导致膜耐药:有研究表明arcA基因介导的主动流出机制在临床多重耐药志贺菌中存在;在志贺菌耐药机制方面,Ⅱ型整合子起主要作用。以上这些耐药机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它们所产生的协同作用使志贺菌产生了对多种抗菌药物的高度耐药性 ㈡志贺菌的致病力相关研究 ①志贺菌的致病力和其侵袭过程有重要关系,包括侵入上皮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