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日本江户初期文论研究——以林罗山“文论”为例.pdfVIP

日本江户初期文论研究——以林罗山“文论”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66I追求科学与创新 日本江户初期文论研究 ——以林罗山“文论为例 O陈秋萍 (日本)九州岛大学 一、绪言 日本汉文学史在历经平安贵族汉文学时代,及五山禅僧汉文学时代的辉煌之后,便进入其全 盛期的江户文人汉文学时代了。 在这承上启下的江户初期出现了一位“敏捷、绝伦、博学、冠世”的“举世皆谓”的“儒宗、文 里说:“昌黎之文起八代之衰而有摧陷廓清之功也,于先生(林罗山)之文亦可如此乎。”②由此可 见,韩愈(昌黎)对林罗山有着极大的影响。其实,韩愈不仅仅影响了林罗山一人,还影响了掌握 江户文教之权的林家。所以,鹅峰在《罗山先生文集·序》的结尾处说道:“昔者,李汉集昌黎文 有舅甥之好;苏轼编六一集有师弟之义。而二子(三子鹅峰、四子春德)共作之序,今余虽不能企 望轼才,然就亲爱言之,则厚于汉也。”③ 韩愈(768—824)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功绩是不言而喻的。他一生以推进古文复兴的革新运 动为己任,其《原道》、《进学解》、《师说》、《送孟东野序》等数十篇“古文”,不但开辟中国文学史 ①参照《罗山先生文集》大正七年(1918)平安考古学会,页1、页2、页2。 ②《罗山先生文集》页2。 ③《罗山先生文集》页2。 中日古代文论关系研究I 471 我们从综合的角度来考察上面所引的文论的话,就可以看出林罗山的“文章本于六经”说的 思路是非常清晰的。 林罗山首先以a的“古今”之“时间”性的语汇、b的“宇宙”之“空间”性的语汇,即以时空的 形式来表示所有的文章不是“本诸六经”就是“出于六经”。就此而言,林罗山的“文章本于六 经”论是全方位的,不管是中日两国,还是古今两端,只要是文章均应本于六经才对。 在c里,林罗山把“四书”“六经”统合在一起都作为“古文”,并指出两者“是皆道德之器 也”。这就意味着林罗山把韩愈的六经“贯道说”和朱熹的四书“载道说”统合在一起,进而明确 指出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即“皆道德之器也”,以此点出了其自身的“文章本于六经”论的特点 之一“文章乃道德之器”。所以在d里,林罗山便直截了当地把“以六经作为文章”的称为文章之 最好,即“善”。 四、“韩愈”论 关于上述的“文章与六经”的关系,其实,韩愈已经在《上宰相书》里对当时的宰相赵憬、贾 耽、卢迈做了如下的自我表白:① 其(韩愈自己)所著皆约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旨而成文,抑 邪与正,辨时俗之所惑。 可以说这段自我介绍正是韩愈复兴古文的重要思想。总之,在中国文化史上,作为中国知识 人的主要文体而发挥机能的古文,就是因为韩愈的出现、及其努力才一气呵成了其之雏形。这也 意味着由于韩愈的奋斗使得中国文学史从中世走向了近世,并实现了时代的大转换。作为敬慕 韩愈以六经为古文之源进而探究文学本质的林罗山在《随笔》中对韩愈、及其文章,还有唐宋八 大家都有论及。在此,转录其有代表性的文论如下: a.又六经秦汉已来,文章只有韩退之出焉。② b.李唐三百年未有文章过韩退之者。⑧ c.昌黎厌六朝之弊、嫌唐初之俳,广起骚驳以反之,正复于古。故为古今文人冠冕。④ d.诗至杜子美,文至韩昌黎。⑤ e.(韩愈)文拯八代之弊,法为百世之师。如其文,如其文,文公之于文优哉。⑥ 在a和b里,林罗山对韩愈的文章都作了极其高度的评价,前者道出了林罗山的真意:以六 经为文章的自秦汉以来只有韩退之一人而已,而后者则谓:“李唐三百年未有文章过韩退之者”。 这些评价虽然极其抽象且简单,但是,在c里,林罗山却具体阐述了韩愈“为古今文人冠冕”的原 因,这正是由于其“厌六朝之弊、嫌唐初之俳”,所以“广起驳驳以反之,正复于古”而得古文之精 髓。因为韩愈得古文之精髓,d则认为“文”到韩愈为最高,与杜诗并驾齐驱。在e里,林罗山对 ①参照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韩昌黎文集校注》,页155,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②参阅《罗山先生文集》卷六十五(《随笔》卷一,五十八条),页798。 ③参阅《罗山先生文集》卷七十五(《随笔》卷十一,六十四条),页947。 ④参阅《罗山先生文集》卷六十四(《林罗山文集》之《告男恕以启札事》),页769。 ⑤参阅《罗山先生文集》卷七十五(《随笔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