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测量探针作用力的几种提取方法比较.doc
测量探针作用力的几种提取方法比较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Atomic force prob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as a direct measurement of surface of tiny structure. Interaction forc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obe can be solved by 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vibr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wo methods of solving the Interaction forces. The error was calculated in a given interaction force with one of the methods, and factors was analyzed during the calculation.
Key Word: Probe; Interaction Force; Vibration
1 介绍
随着测量结构的越来越小型化以及表面形貌越来越精密,不仅要求要求接触测量而且测量力也要求越来越小。当接触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然而探针与表面相互作用力在很大程度上衡量测量是否破坏表面的参数。同时,作用力的不同也能为我们提供表面属性的变化[1]。
原子力型探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纳米级测量的手段。其动态测量模式可以有三个参数可以进行测量:幅值、相位和频率。由于探针和测量表面不是线性作用,所以动态模式测量下的参数变化也是非线性的[2]。这给测量带来比较大的困难。
一般测量只是将探针和测量表面的作用作为一个状态指示器。给动态测量模式的三个变量中的一个的设定值,一旦状态改变反馈值不等于设定值,有控制系统驱动其他部件运动使状态恢复,记录下的部件运动即为测量值。
当需要提取探针作用力的随接近距离连续变化的形式就必须进行对动态测量参数进行连续检测,而不仅仅是工作在某个状态。
2 动态测量参数随接触距离的变化
探针的自由振动可以看做是悬臂梁的弯曲振动。探针运动可以由四阶偏微分方程描述[3]。在一定频率的激励下,振动可以等效为一维振子的运动[4]。在其振动参数随探针和测量表面作用而变化这方面有很多的研究。图 1
图 1[5, 6]
探针与测量表面作用是非线性的,探针的自由谐振在原子间的作用力下转变为非谐振。非谐振状态下获得连续的测量参数比较困难。但是在近似谐振的情况下,可以检测一些参数的连续变化关系。当非线性作用比较弱时,幅值变化比较小,而频率变化比较明显,特别是在高Q值的情况下。
3 调频模式下频率变化函数
在近似谐振情况下,频率变化可以表示为[2]
分别是频率变化、共振频率、振动幅值、探针弯曲刚度、作用力、针尖距离测量表面距离。当已知作用力的形式时,可以求得频率变化随作用力参数变化的表达式。当作用力未知,需要求解积分方程。
3 作用力的求解
Du?rig提出了一个利用分数积算子的迭代方法[7]。设,求解。
当较大时,F很小
关于算子的迭代方程
迭代方程始终收敛。
另一种方法利用拉氏变换[8]
则式可以表示为
交换积分和线性算子
进行拉普拉斯变换
式中
为修正的第一类一阶贝瑟尔函数。近似求解
误差曲线见图 2
图 2 近似函数及误差曲线
代入人后得到[8]
等效刚度
4 结论
根据作用力的求解公式,可以对公式进行检验。试验作用力函数
图 3 作用力及频率变化曲线
在试验作用力下的频率变化计算见图 3。将取得的频率变化函数进行拟合。有最后式可以得到近似F(Z)。图 4
图 4的二阶导数项。比较直接截断和分部积分公式后的计算结果,可知他们分别影响z趋近0和无穷两个方向的值。这可以从[8]中,求解F(z)各项的对应的近似范围中可以看出。
参考文献
1. Banerjee, S., et al., Mapping of surface local elastic constant using Atomic Force Acoustic Microscopy. arXiv preprint cond-mat/0409014, 2004.
2. Giessibl, F.J., Forces and frequency shifts in atomic-resolution dynamic-force microscopy. Physical Review B, 1997. 56(24): p. 16010.
3. Han, S.M., H. Be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