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陶瓷史.doc

中国陶瓷史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它标志着人类社会从以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方式向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知道早期人类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捕鱼、打猎为主,以采集植物种子和果实为附。猎取的动物以及鱼,一般都是直接在火上烧烤后食用,很少用容器。由于肉食来源的不稳定以及不易保存的特点,在人类寻找新的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是时发现,一些植物的种子,如粟等,这些种子凉干后能保存较长的时间,从而能在食物贫乏的时候食用。但是这些干的植物种子,不易食,必须用水煮了才能食用。煮东西必须要用容器。另外,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也就是在长期的烧烤中发现,粘土经长期烧烤后能够变硬,湿的粘土具有可塑性,又能轻易地做成各种形状,于是就发明了陶器,用来煮食物。陶器的发明,把柔软的粘土变成坚固的陶器,是一种物理和化学变化,是人力改变天然物的开始,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陶器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时代或野蛮时代的开始,它成为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并继续扩大到工具领域。我们在学习考古学的时候,可把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其标志除了打制和磨制石器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有无陶器。如有学者把陶器出现以前的时代称为前陶时代。陶器的出现,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的更加稳定,并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直到今天,陶器始终同为类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为类历史上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们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从开始学起,学习陶瓷史也一样,所以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一节陶器的起源。 第一节 陶器的起源 陶器的出现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但的它的起源或追溯到更早的阶段。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起,人类已开始用粘土塑造某些形象,如欧洲一万多年以前的马格德林文化的就发现有野牛和熊等塑像。 在我国,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中出现较多的红陶器,其年代在距今7000~9000年之间,这些陶器从陶质上来看具有一定的原始性,但是器类多样,数量较多,而且较为规整,显然不是最早的陶器。比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更早的考古发现,北方有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等。这些遗址的年代都在一万年以上,都发现有一些陶片,具有原始性。但是,对于陶器的起源似乎可能更早。不过,现在考古资料不足。这一问题也是目前考古学的一个难题,其主要原因是早期陶器的陶质较差、火候较低,加上年代较远,所以不易保存,以致于不容易被发现。 陶器的起源,我们简单地了解。重点讲各地区的陶器概况。新石器时代考古可分为六个大的区系,包括黄河中上游地区、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长江上游的巴蜀地区、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区、长江下游的环太湖流域以及以辽河上游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第二节 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黄河中游地区也就是中原地区,包括陕西东部、山西南部、河南大部以及河北南部等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以豫陕晋相邻地区为核心区域。因为它是仰韶文化的核心区,后来的中原龙山文化各类型以及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都是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的。 新石器时代早期目前只有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期主要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老官台文化,这个时期又被称为裴李岗时代。晚期较为复杂,主要有两大时代文化,即仰韶时代文化和龙山时代文化。豫陕晋相邻地区的仰韶时代主要分为四个时期,即枣园文化时期、半坡文化时期、庙底沟文化时期和西王村文化时期。龙山时代主要分为早、晚两个时期,即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和中原龙山文化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的甘青地区在西王村文化时期后发展马家窑文化进而发展为齐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主要分布于豫陕晋相邻地区。中原范围内的其它地区相当于庙二时期的文化面貌尚不清晰。在庙底沟二期文化之后,各地进入龙山时代后期,在各地分别演变为客省庄二期文化、三里桥二期文化、陶寺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造律台文化等相互关联同时又有区别的分支文化,它们都属于中原龙山文化系统。 一、新石器时代中期 1.裴李岗文化陶器 裴李岗文化是指以1977年发现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为代表的一类文化遗存。目前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已达110多处,其分布地域从早到晚逐步扩大的趋势比较明显。早期遗存集中分布于豫中嵩山周围地区,中、晚期向周扩展至豫中南部、豫北南部和豫西黄河沿岸地区经发掘的遗址主要有、新郑裴李岗、沙窝李,新密峨沟,长葛石固,郏县水泉,巩义铁生沟,舞阳贾湖,临汝中山寨,登封王城岗,偃师高涯,许昌丁庄,淇县花窝,辉县孟庄,濮阳戚城,渑池班村,济源长泉等。 裴李岗文化的陶器具有原始性,质差易碎,火候较低,在900℃~960℃之间。陶质可分为夹砂和泥质两类,前者多于后者。陶色以红色占绝对多数,也有少量的灰陶和黑陶。红陶颜色多不纯正,往往夹杂有褐色、灰色斑块。器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