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论文-论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 【内容提要】 唐诗中的某些名篇曾受到人们的删改,虽说最初发生在唐代的删改往往是乐工出于合乐歌唱的目的,但其删改之成功却应归因于文学。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其中最成功的几个例子都是从原作中抽出四句形成一首绝句。本文认为这种文学史现象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写作的一个普遍倾向即追求精练,同时也反映了后代诗人对唐诗艺术规范的批评和修正。 ? 【关键词】 唐诗/名篇/删改/绝句 ???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是文,都以简练为原则,辞约意丰是作者共同的追求目标。孔子说:“辞达而已矣。”① 陆机申述此意说:“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②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还专设《熔裁》一篇,详论删繁就简之必要。然而主观上的追求与客观上的效果总是不可能完全相符的,秦时吕不韦使其门客著《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③。那当然是权势所致,不足为凭。事实上即使是以千锤百炼著称的杜诗,也难免有少数篇章因“多累句”而受到后人讥评④。那么,对于某些家弦户诵的唐诗名篇,后人也提出删削的意见,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那些意见有什么价值呢?本文对之试作初探。 ??? 一 ??? 最早对唐诗进行“断章取义”的可能是当时的乐工或歌者。《本事诗》卷二载:“天宝末,玄宗尝乘月登勤政楼。命梨园弟子歌数阕。有唱李峤诗者云:‘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时上春秋已高,问是谁诗,或对曰‘李峤’。因凄然泣下,不终曲而起,曰:‘李峤真才子也。’又明年,幸蜀,登白卫岭,览眺久之,又歌是词,复言:‘李峤真才子。’不胜感叹。”⑤ 按歌者所唱为李峤《汾阴行》一诗的末四句,惟前面二句次序被颠倒了。在最早记载此事的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中,这两句的次序无误。《汾阴行》原诗长达四十二句,歌者仅唱其中四句,当是为配合乐曲。无独有偶,《集异记》卷二载:“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燕。……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⑥ 高适原诗题作《器单父梁九少府》,共二十四句,歌者所唱为此诗的首四句。《集异记》所记高适称“一绝句”之语,当为误传。歌者从李、高二人的长诗中各取四句以配乐歌唱,当然是嫌原诗篇幅太长,其起因乃在音乐,这种现象在唐代相当常见⑦。然而他们所唱的四句恰恰是原诗中最为警策的部分,则只能归因于文学了。试看后人对前者的评说:“本意在末四句,前文乃铺叙耳。”⑧ 再看后人对后者的评说:“有宜于作绝句者,有宜于作律诗者。如高适《哭单父梁少府》,本系古诗长篇,《集异记》载旗亭伶官所讴,乃截首四句为短章。‘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犹寂寞,疑是子云居。’以原诗并观,绝句果言短意长,凄凉万状。虽不载删者何人,必开元中巨匠也。”⑨ 可见在后代诗评家的眼中,歌者从李峤、高适诗中各取四句,是别具手眼的探骊得珠。所谓“删者何人,必开元中巨匠也”的说法虽然并无根据,但这表明了清代诗话家对唐代无名删诗人的钦佩。 ??? 为什么一首长达二十多句乃至四十多句的古诗中可以抽取四句独立成篇,其价值却不减反增呢?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原因是原作写得不够精练,而被抽出的四句正好是此诗中最为警策的部分。这样,原作中那些比较芜杂枝蔓的句子被芟削净尽,从而精彩顿现。原作好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一旦把石的部分彻底凿去,原先被掩盖着的美玉突放异彩。以李峤的《汾阴行》为例,此诗前面的三十八句写了两层意思:一是用二十六句铺叙汉武帝亲祠汾阴的繁盛景象,二是用十二句描绘武帝去世后汾阴的冷落凄凉。就怀古诗的一般模式而言,诗意已经完满。但是这两段都写得不够精警,前一段铺排而缺乏神采,后一段的感慨也不够深沉。比如“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观尽蒿蓬。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几句,就是怀古诗的陈词滥调。然而此诗结尾四句却相当精彩,从诗意来说,它似乎是浓缩了前面两大段的全部意思,言简意赅。而且它直接点出“山川如旧,富贵难恃”的题旨,十分显豁。而“汾水秋雁”的意象也远比“黄埃荆棘”更为新颖、动人。难怪歌者从原诗中抽出这四句单独歌唱,能使经历了世事沧桑的唐玄宗感慨万千了。再如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在首四句之后还有二十句,先回忆自己与逝者的交游,再叙述其身后的寂寞,最后赞颂逝者“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意思既平常,字句也欠精警,确实远不如前四句“言短意长,凄凉万状”。正因如此,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的首四句常被后人视作绝句,清人吴乔曰

文档评论(0)

leidian48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