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才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人才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摘要】还记得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天下无贼》中黎叔有句名言:“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商业秘密与其他知识产权一起共同成为企业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潜能和利益。商业秘密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高度关注的信息,而且这种信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说,商业秘密对企业来说,是兴衰成败的关键,尤其是最近几年,商业秘密因其客观的商业价值越来越成为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竞争优势的秘密武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和商业秘密已成为企业的财富和竞争的资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日益剧烈,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合理、正当的人才流动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但现实生活中,人才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十分突出,人才的流动往往伴随着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企业竞争优势的丧失。企业商业秘密的管理和保护是这几年来发展最快、机遇和问题不断涌现的领域。在中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的案件不断增多,并且其涉案金额较之以往也越来越大。正是由于缺乏对商业秘密的有效保护会对权利人及社会公共利益产生重大不利的影响,完善人才流动中企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的研究才更显意义重大。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才流动中企业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相关问题的研究,对于如何完善人才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人才流动 商业秘密    一、人才流动中侵权现状和原因分析    对于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泄密的情形,主要可以分成两大类,即企业内部人员主动泄密和第三人窃密这两类。前者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企业内部人员将获取的商业秘密高价出卖给竞争对手企业,或者作为技术股参到竞争对手企业,收取红利。企业内部员工利用便利窃取原企业的工艺流程、工艺诀窍、技术图纸、配方、营销渠道、原料来源、客户名单等商业秘密后,另起炉灶,招收新的员工,从事生产经营,与原来的单位展开竞争。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一些企业的员工退休后,不甘寂寞或者为了获取更多金钱,利用原来在单位任职时获知的商业秘密重新就业,从而严重削弱了原单位的竞争优势。以及企业重要的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因对原企业待遇或者人际关系不满,通过跳槽离开原企业进入另一家企业,这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跳槽的同时也将原企业的技术信息、客户资源等重要的商业秘密带到了新的单位。    而第三人窃密的情形则更为复杂但也更为多见,如“联合利华诉保洁公司间谍侵权案”。保洁公司派专业人员假扮清洁工,以捡垃圾为名义,搜集联合利华公司的废弃的、未通过碎纸处理或者销毁的涉密材料,最后加以综合分析整理,从而获取了联合利华的重要机密文件。在现实中,除了派假冒清洁工的间谍行为外还存在许多其他间谍行为。比如勾结目标企业定点的打印、复印店,搜集重要的、有意或者无意废弃的复印件;聘用电脑高手通过其高超的计算机技术渗入目标企业的信息库进行窃密,非法进入目标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窃取重要机密文件等;委派特定人员打入目标企业内部从事相关工作,利用其所见所闻及接触企业重要信息的机会,获取重要的商业秘密;在目标企业内部安装窃听器、微型摄像机的间谍装置获取商业秘密。    谈到商业秘密侵权的原因,不得不提到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才,以及拥有专业技能的核心技术人才不但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知悉自身对企业的价值,他们在工作中便享有很大的自主权,一旦某些需求无法满足,便可能另谋高就。与此同时,一般职工等非技术开发人员。这些人员为了获得更好的报酬和职位可能会在工作中刻意追求或者接触企业的商业秘密,对于这类人员一旦受到外界的诱惑就会将本企业的商业秘密带到竞争对手处。    笔者认为,导致人才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现象频出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企业自身商业秘密缺乏有效措施。虽然大多数企业对商业秘密已经有所重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但是仍然存在思想上的轻视和具体操作困难等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只重视企业的有形财产,缺乏对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无形财产的重视,没有采取积极的保密措施,导致像生产技术、产品设计材料、管理经验等无形财产的流失。还有一些企业的保密协议缺乏操作性。许多企业只是在入厂须知、企业纪律规范或者新职工会议上对保密义务笼统的提出要求,对于细化到哪些具体信息需要保密、如何保密、如果违反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没有明确规定。还有就是商业秘密被侵犯后缺乏有利的应对措施。现实中经常会出现企业商业秘密被侵犯后,不知如何应对,一拖再拖,导致丧失取证、诉讼的最佳时机,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敢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相对于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商场以及商业秘密对企业的重要性来讲,当前大多数企业对商业秘密所采取的保护措施都是比较微薄的。企业很难保证其商业秘密不被窃取。因此,在这十多年的商业秘密司法审判实践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